搏动性耳鸣让你焦虑了吗?
搏动性耳鸣让你焦虑了吗?
搏动性耳鸣不仅影响听力,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和抑郁。长期耳鸣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妨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应对的呢?也许你的经验能帮助到更多正在受此困扰的朋友。
什么是搏动性耳鸣?
搏动性耳鸣是一种特殊的耳鸣类型,患者能听到自己耳朵内血管搏动的声音,由血管内血流异常引起的杂音传导至内耳所引起,频率与心率一致。有时,这种声音会在用手指压迫颈总动脉时出现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搏动性耳鸣的出现,往往与耳部血管异常有关,如乙状窦憩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颈静脉球体瘤等。
血管搏动性耳鸣发病率相对特发性耳鸣较低,大约占所有耳鸣的4%~10%,但患者人数并不少,预估中国有900多万患者。根据血管来源,分为动脉性和静脉性。静脉性搏动性耳鸣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血管搏动性耳鸣类型,其常见病因包括:乙状窦骨壁缺损;乙状窦憩室;共鸣腔形成;良性颅内高压;横窦狭窄;颈静脉球异常;粗大的乳突导静脉等。
搏动性耳鸣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搏动性耳鸣不仅是一种生理症状,还常常伴随心理问题。耳鸣可能导致患者失眠、焦虑或抑郁,而这些心理问题又会进一步加重耳鸣,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耳鸣患者中高达40%的比例报告了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存在。耳鸣响度也是焦虑、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慢性主观性耳鸣的产生往往是听觉中枢系统和大脑边缘系统共同参与的结果。听觉中枢系统和大脑边缘系统在丘脑、听觉皮层等病变部位的重叠导致耳和焦虑状态成为共病。在其结构方面,大脑边缘系统的伏隔核和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失去对丘脑的控制,听觉系统的异常信号经丘脑传递到听觉皮层形成耳鸣;在神经递质方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减少或者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增多,均导致听力损失后自发放电率增加。
耳鸣和焦虑状态相关性的机制研究目前普遍认同的是神经-生理学模式,此模式通过丘脑-听觉皮层-杏仁核通路将耳鸣和焦虑状态相联系。丘脑作为枢纽,将声音诱发的神经活动(或异常神经活动)一部分经内侧膝状体传递到听觉皮层,另一部分信号通过杏仁核投射到胼胝体下区包括伏隔核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以评估声音的情感内容,启动降噪系统。慢性耳鸣作为异常声音被丘脑-杏仁核通路感知为负面情绪,经过丘脑-听皮层-杏仁核通路的认知加工和证实后,使得杏仁核对负面情绪的感知增强,形成“耳鸣-负性情绪-耳鸣增强”的恶性循环,因此慢性耳鸣患者常常出现焦虑状态。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绪下,可能导致耳鸣。耳鸣的发生和进展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耳鸣神经生理学模型指出非听觉系统的过度亢进将会诱发相应的精神心理症状 。有研究提出,机体的听觉输入异常时,听觉系统神经元的可塑性将被激活,导致神经元过度活跃,耳鸣由此产生。
Sullivan及其同事报告称,耳鸣患者一生中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为 78%,目前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为 60%,这一比例远高于无耳鸣对照组(分别为 21% 和 7%)。同样,Belli 及其同事发现,慢性耳鸣患者的贝克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得分明显较高。据报道,近 50% 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会出现耳鸣症状。
在机制方面,焦虑状态激活了内耳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一方面过多的皮质醇释放影响了耳蜗内血管纹钾离子的浓度而诱发耳鸣,另一方面应激通过诱导了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中谷氨酸神经递质而改变了听觉传导通路神经元的可塑性。老年人的听力损失是耳鸣的诱因,但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焦虑状态的有无成为耳鸣恢复情况的决定因素。耳鸣可以继发焦虑状态和失眠,反过来焦虑状态和失眠同样也可以引起耳鸣,但两者的疗效不同。焦虑和失眠继发的耳鸣,用改善睡眠、焦虑状态的药物后,耳鸣明显改善,甚至可以消失;而耳鸣继发焦虑状态和睡眠障碍的患者,其疗效并不理想。
有研究发现,轻度耳鸣者与焦虑、抑郁无明显相关性,而中重度耳鸣者与上述消极情绪呈显著相关性。而治疗后焦虑改善、治疗后抑郁改善与耳鸣的预后独立相关联,即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有利于减轻耳鸣症状及改善预后。抑郁症患者有高达8成患有耳鸣症
耳鸣感知可以因为大脑的可塑性而逐渐适应并忽略,大多数慢性耳鸣患者通常都习惯于此,可以耐受。然而,对于那些无法忍受且感到烦恼的慢性耳鸣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可能有心理因素的存在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边缘系统和交感神经成分不适当的激活。与没有耳鸣或耳鸣“不是大问题”的人相比,那些将耳鸣症状报告为“大问题”或“非常大问题”的人在过去 12 个月内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高出四到六倍。
如何应对搏动性耳鸣及其心理影响?
患者出现搏动性耳鸣后,常见的缓解方式如下:
1、积极控制原发疾病:比如代谢性疾病、高血压、贫血等,可引起上述情况,从积极进行对原发疾病的控制;
2、调整睡眠姿势:在上述基础上,如果搏动性耳鸣的声音较小,白天时没有出现,只在夜间睡眠时出现,可以利用睡姿进行改善,尽量让出现搏动性耳鸣的一侧颈部血管得到相对压迫。例如轻轻将颈部朝一侧扭转,此时能够减缓出现耳鸣一侧的血流,耳鸣的声音可得到有效缓解;
3、手术治疗:有些人的搏动性耳鸣比较严重,不仅声音较大,而且白天以及夜间持续存在。如果要彻底解决,可采取手术方式,手术的前提是明确造成搏动性耳鸣的责任血管。
值得注意的是,血管搏动性耳鸣有时可能并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轻度的耳鸣,患者可以通过充分休息、控制血压和调整作息规律来改善症状。此外,药物控制也可以作为治疗选择之一,旨在改善血管内的血液流变学,减少血液湍流对血管壁的冲击,从而减轻耳鸣。
总之,搏动性耳鸣虽然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耳鸣类型,但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患者通常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治疗。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了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