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申遗成功,从中国节日到世界文化遗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申遗成功,从中国节日到世界文化遗产

引用
人民网
17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4-02/01/content_26042780.htm
2.
https://theory.gmw.cn/2024-12/13/content_37735681.htm
3.
https://china.chinadaily.com.cn/a/202402/10/WS65c7184ca31026469ab18165.html
4.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4/12/1134076
5.
https://www.cssn.cn/mzx/202402/t20240219_5733309.shtml
6.
https://zh.vietnamplus.vn/%E8%B6%8A%E5%8D%97%E6%84%BF%E5%B8%AE%E5%8A%A9%E8%80%81%E6%8C%9D%E6%8F%90%E9%AB%98%E8%81%94%E5%90%88%E5%9B%BD%E7%BB%B4%E5%92%8C%E8%83%BD%E5%8A%9B-post233998.vnp
7.
676404e8000000000900f359
8.
6763d66a000000000b00c37f
9.
6761c032000000000800dc17
10.
676d1e13000000000900ffc4
11.
67633dea000000000b00cca5
12.
http://www.azchinesenews1.com/static/content/XW/2025-01-08/1326553091868337928.html
13.
http://www.news.cn/zt/cjsycg/index.html
14.
http://hrczh.cass.cn/lszg/lszg_wscl/202401/t20240125_5730781.shtml
15.
https://cn.qdnd.vn/cid-6126/7185/-620491
16.
https://webzdg.sun0769.com/web/news/content/563488?share=1
17.
677623dc000000000800fad0

近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成就标志着春节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进一步走向世界,成为全球认可的文化遗产。春节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时间节点,更是连接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其丰富的习俗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随着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它正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01

春节: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汇聚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情感,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度凝结的集中体现,对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春节文化具有科学性、世俗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智慧,如天文历法、岁时节令等,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春节的世俗性及其作为共享文化符号的特性,使其成为全民传统节庆;春节兼收并蓄了中华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和仪式,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春节文化符号主要包括春联、福字、灯笼、鞭炮、烟花、年夜饭、水饺、春晚、红包、拜年、庙会、生肖、门神、祭祖、舞龙舞狮等。这些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一路同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日常生活仪式化的典型标识,饱含着中华民族最浓郁的情感、最温暖的期盼、最美好的祈愿,能够唤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历史记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02

春节的国际传播:让世界分享“中国年”

中国春节无疑正表现出极强的本土内生力和国际影响力,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正在国际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与公立新年元旦、圣诞节、感恩节、开斋节等9个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著名传统文化节日并列,正式成为联合国的第10个“固定假日”。这一消息给中国春节走向国际化、成为“世界节日”又增添了佐证。

当前,春节传播和接受的主体可分为三个层级:中国大陆民众、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民众,而从文化传播的“域外辐射力”要素而言,海外华侨华人无疑是国际传播的主体。这一主体在当今的全球已形成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由于历史演变、代际交替、异族通婚等复杂因素,这一群体的人口数量从未有过确切的统计,相关数据仅为保守的粗略估算。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华侨华人大约有6000万,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各国,其次为北美、欧洲和澳洲,少数人散播于拉美和非洲地区。

理论上而言,随着第一个华人移民的个体或群体在海外的出现,春节作为华夏民族几乎与生俱来的文化符码便开始了其国际传播之旅。事实上,有切实证据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华人移民开始于15世纪之后的欧洲殖民扩张,如1654年,荷兰殖民者将3名中国刑犯运抵非洲东部的毛里求斯,而到19世纪60年代,华人移民毛里求斯出现第一次高潮,仅1860年这一年,抵达毛里求斯的华人即有379人,这些人多为契约劳工。在北美地区,华人成规模移民开端于1848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潮”,及至1880年,在美华工已达十几万人。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华人社区自然形成,这是中华文化群体性特征的体现,同时也是孤悬海外、应对歧视、排斥和艰难生计的自然反应,早期的华人移民如果不相互帮助,形成“合力”,几乎难以生存,这些早期的社区便是后来遍布世界的唐人街的雏形,也实为费孝通所描述的“乡土中国”在域外的缩影和移植。这些流散域外的华人在初期无不面临语言不通、生计之苦和文化适应之难,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而这种“乡愁”每逢佳节来临则变得尤为浓烈。美国最早的唐人街出现于1850年左右,形成初期节日庆仪便频繁而热闹,传统中国社会的特征在这些“华埠”“华社”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连日历都用中国传统的阴阳合历,中秋望月、清明祭祖、端午粽乐、盂兰盆会都极受重视,春节则尤为隆重,“午夜供斋之后……团体互相拜年,以茶烟(雪茄)奉客,大年初一之辰,爆竹喧天,连放六日,满街红纸……”。

春节真正体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政治、军事、外交等综合国力有了大幅提高,日益展现出一个开放的、文明的大国形象,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相应地也得到质的跃升,春节的国际传播进入了历史新阶段。这表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传播力的强弱,一方面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有诸多引发世人旨趣的宗教、哲学等重要“内核”,另一方面也需要民族国家自身“硬实力”的推动作用,二者不可或缺。当前,海外华侨华人近以亿计,这一庞大的传播主体无不重视春节在移民地的个体和社会功能,“出国更爱国”“我即中华”“春节在,华夏就在”的主体精神通过春节得以充分展示。同时,这一主动的“自我”文化意识也开始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

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既包括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这些 “儒家文明圈”或“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也包括泰国、柬埔寨、菲律宾、印尼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等“基督文明”国家则在部分州或地区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中国春节正成为国际性的盛大节日,与百年前晚清时代限于“封闭性”“自娱性”已有天壤之别,已由华人群体的“私人仪式”嬗变为移民国的“公共节日”。

03

未来五年:春节的全球新篇

未来五年(2025年—2029年)的春节日期如下:

  • 2025年:1月29日
  • 2026年:2月17日
  • 2027年:2月4日
  • 2028年:1月26日
  • 2029年:2月13日

随着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些日期不仅是中国人的节日,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共同庆祝的时刻。从纽约帝国大厦到悉尼歌剧院,从非洲埃及到南美洲巴西,中国农历新年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国风”。各国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纽约帝国大厦点亮中国红、悉尼歌剧院上演中国新春音乐会、埃及金字塔前的春节庙会、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春节巡游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春节的传统文化,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胜利,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新成员,春节将为全球文化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春节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传播和影响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和情感的节日,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