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石屏古城:文庙书院见证“文献名邦”教育辉煌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54:2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石屏古城:文庙书院见证“文献名邦”教育辉煌

石屏,这座拥有1200年历史的古城,以其独特的龟形布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古城内,石屏文庙和玉屏书院两颗文化明珠,历经沧桑,见证着这座“文献名邦”的兴衰更迭。

01

石屏文庙:儒家文化的千年传承

石屏文庙,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的重建与修缮,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临街的“礼门”和“义路”两道券门,背面刻有“玉振”与“金声”字样,仿佛在诉说着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

穿过券门,古朴的棂星门静静矗立于院内,岁月斑驳的痕迹清晰可见。这座木石结构牌坊呈品字形,单檐歇山顶的牌坊正面匾额上书“棂星门”三个大字,左右是“德配天地”与“道冠古今”牌匾,背面则悬挂“洙泗渊源”横匾。这些精美的雕刻和题字,无不彰显着儒家文化的尊贵与庄严。

绕过棂星门,小巧的泮池映入眼帘。泮池前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典型的五开间三进建筑,朴素的单檐歇山顶铺设青瓦,陈旧的廊柱支撑着简洁中的古朴。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两侧的名宦祠和乡贤祠则供奉着历代名臣和乡贤。

穿过大成殿,气势恢宏的先师殿令人叹为观止。墀台前的六道石阶,精美的石护栏雕刻,以及正中的龙雕,无不展现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东西庑各九间,内供孔子七十二弟子牌位,更是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石屏文庙不仅是儒家文化的传承地,更是石屏教育辉煌的见证。据记载,石屏自古兴文重教,从元至明清,已有书院十座,私塾和义学上百处。石屏也因此走出了云南唯一状元袁嘉谷,以及15位翰林、77位进士、640多名举人,被誉为“文献名邦”,享有“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的美誉。

02

玉屏书院:滇南教育的璀璨明珠

与文庙相距不远的玉屏书院,是石屏古城另一处重要的文化地标。书院始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由石屏乡绅、原陕西布政使朱雘捐银7000两所建。书院整体为三进四合院建筑,设有大门、龙门、讲堂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

玉屏书院的建立,不仅为石屏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了滇南地区重要的教育中心。书院不分贫富,广收学生,不仅教化了学童,也扭转了地方民俗风气,乡风习俗日趋文明。在科举考试中,石屏学子连捷登第,声名鹊起。

书院的教育理念深受朱熹理学影响,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教育内容,激励学生读书做人。据记载,书院建成后,举人应銮阶、拔贡应蔚华等人进京考试,特意拜访了前福建学政彭蕴章,禀陈峡阳修建屏山书院之事。彭蕴章欣然提笔,写了《屏山书院记》,并载入《南平县志》。

进入近代,玉屏书院更是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品县丞应康济在书院创办两等小学,成为当时南平县第一个创办新学之人。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期间,南平县第二区公立第一高等小学也办在书院里。解放后,书院先后创办峡阳中心小学和峡阳中学,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学子。

03

文化传承与现代意义

如今,石屏文庙和玉屏书院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文庙不收门票,与老城融为一体,成为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玉屏书院则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乡村少年宫。

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中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到书院参观学习,进行爱国爱乡教育。书院内的历史陈列馆、成才馆、图书室等,不仅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也成为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

石屏古城,这座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古城,因为有了文庙和玉屏书院,而显得格外生动。它们不仅是石屏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缩影。在这个冬天,不妨来一次石屏古城探秘之旅,感受文庙与玉屏书院带来的文化盛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