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许倬云回忆录:母亲的抗战岁月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05: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许倬云回忆录:母亲的抗战岁月

“至少在我们懂事以后,我很少见娘有安乐的日子。在战时,她经常要携带着大小十余口奔波各地——往往由她一个人主持全局。”这是许倬云在《许倬云问学记》中对母亲的回忆。这位典型的中国妇女,在抗战期间展现了非凡的坚韧和毅力,成为全家人的精神支柱。

01

战火中的坚强母亲

许倬云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妇女,讲究把感情深藏,但在危难时刻,她总能展现出超越常人的力量。在许倬云的记忆中,母亲似乎从未有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她的生活就是父亲和子女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影响了许倬云和他的兄弟姐妹们。

抗战爆发后,许倬云一家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母亲经常要带着全家大小十余口人四处奔波,有时甚至要独自主持全局。父亲则多数时候留在接近前线的地方工作。一家人常常在前线和安全地带之间来回迁徙,每次迁徙都是一次生死考验。

02

长江轮船上的生死时刻

有一次,许倬云一家再次撤退,在一艘长江轮船上,他们需要从一艘小木划转驳到大船上。日本飞机不断在空中呼啸着扫射甲板上的平民和四周的小划子。在混乱和危险中,许倬云的母亲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

“到现在,我还记得她在江风中披散了头发,把小孩一个个由小划子推进大船的船舱。”许倬云在书中写道。当时,大船正在行驶,小划子和大船之间唯一的联系只是一根竹篙。母亲毫不犹豫地将孩子们一个个推送到安全的地方。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凌弟不见了,立刻又冲进人群中,在船头船尾寻找,最终在一个甲板上找到了哭泣的弟弟。安顿好孩子们后,她又找来一壶开水,让每个人都喝一口,但她自己却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

03

艰苦岁月中的教育

许倬云的母亲不仅在危难时刻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在日常生活中,她也是一位智慧而开明的教育者。她主张让孩子们在兴趣范围内自由发展,不过分干涉他们的选择。但她也坚持一些不可侵犯的原则,比如诚实和宽厚。这些价值观深深影响了许倬云,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许倬云回忆道:“至于馋一点,脏一点,都在容忍之列。为此,我们家的兄弟姊妹都有胖胖的体型,几分邋遢,爱躺着看书,但是快快活活,笑口常开,不大会发愁,更不会善感。”这种宽松而充满爱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独立自主的性格,也为许倬云后来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基础。

04

母亲的坚韧精神

许倬云的父亲与母亲在总角时就订了亲,男方二十岁,女方十九岁,母亲就嫁到了许家。据说,抗战前他们有过颇为宽裕的生活。但在许倬云的记忆中,家里卖东西的时候远多于买东西的时候。父亲常常为家用长吁短叹,母亲则总是委婉地安慰他。等到父亲睡着后,母亲却常常整夜无眠,默默承受着家庭的重担。

“女子大约比男子更为坚毅,有时我觉得‘弱者’二字应改为‘强者’作女性的称号。”许倬云在书中感慨道。母亲的坚韧精神不仅支撑了整个家庭,也深深影响了许倬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05

母亲的离别与牵挂

1943年,许倬云离开家乡前往美国留学。母亲没有说一个“不”字,在基隆码头上,她却不再送进去,为了避免让许倬云在离别时有任何难过的时刻。在行李里面,母亲替他塞进去许多小物件,其中包括一个针线盒。直到许倬云在美国需要缝扣子时,才发现这个针线盒内容丰富:剪刀,各种扣子,大小不等的针,以及各种颜色的线球。母亲把无限亲情,千丝万缕,都寄托在这些扯不尽的线团上。

“因此在美国时,我最怕缝扣子和补破洞,一开针线盒定是弄得‘闹情绪’。在异地做客,没事时神气充盈,一旦病倒,第一个进入脑际的必定是娘。”许倬云深情地回忆道。母亲不仅为海外的子女寄东西,纵然那些东西在华埠都很容易找到;她也为在台南的姊姊寄些台北的东西去,纵然台北和台南的货品都出自一个厂家。许倬云才领悟到:邮包寄去的不是一件一件实物,而是一片似海亲情。

许倬云的母亲在七十二岁时,精神依然很好,家中大大小小的事仍旧需要她主持。许倬云希望母亲能够有更多休息的时间,但同时也希望她继续忙碌,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家庭。

许倬云的母亲在抗战时期的坚韧精神和无私奉献,不仅支撑了整个家庭,也深深影响了许倬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教会了许倬云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坚韧,如何以宽厚和诚实对待他人。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许倬云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重要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