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助眠:六大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调理助眠:六大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睡不好”是现代人常见的困扰,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入寐或睡不安稳,不同的睡眠问题各有原因,通过中医药及食疗、保健方法可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平衡,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理论:睡眠与节律
在中医学理论中,自然界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就是昼夜节律,人体用睡眠和觉醒适应自然。如果睡眠的节律混乱了,其他的节律都要混乱,没有良好的睡眠甚至还会导致很多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常的睡眠节律,是维护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任务。
调整作息:顺应自然规律
中医认为,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点-23点)至寅时(3点-5点)末,也就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修养生息,使人身无大疾。
子时(23点-1点)胆经最旺,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经常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载有“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人体五脏六腑之气都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可干”,如果胆气能够升发起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影响。中医理论还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之腑,“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如果晚上不能及时睡觉,或睡觉质量不好,第二天少阳之气没有升起,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
除了晚上要保证良好的睡眠外,中午午时(11点-13点)也要安排半个小时入睡。
饮食调养:助你安然入睡
思虑过度、暗耗心血,久病或老年肾精不足,易致睡眠轻浅易惊醒。下午以后避免食用易引起兴奋的物质(如酒精、咖啡、浓茶等),夜间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温度适宜。
醒后疲劳是湿气重导致的,湿气重会造成身体淤堵,脾脏受损,多余的湿气聚集让人四肢沉重、疲劳、失眠,尤其是肥胖人群。食用健脾、祛湿食物能改善睡眠。可用荷叶10克,冬瓜皮、生薏苡仁各15克一起煲汤或煮粥,也可用陈皮5克、玫瑰花5克泡茶饮用,睡前1小时喝50毫升。
运动保健:调畅气血
适量运动对睡眠有益,但睡前过度运动、剧烈运动则会降低睡眠质量。剧烈运动会导致大量出汗,肢体在睡前处于兴奋状态,且体温过高,这些都会降低睡眠质量。
入睡困难:多因“火”(这里的火分实火和虚火)
实火多因突发事件引起,因心肝火盛导致,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彻夜难眠,心烦急躁、焦虑易怒、面红口苦、大便干等。轻症者,可在白天进行20~30分钟左右的快步走或小跑,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放松治疗有助减轻应激、紧张和焦虑,失眠状况也会随之改善。
虚火多因病久或心肝肾阴虚所致,表现为入睡困难、口干心悸心烦、腰酸软、手足发热等。轻症可给予静心和放松缓解。选八段锦、站桩或慢走中的一种活动,每天练习一次,每次30分钟,可使肌肉、心情放松,调补五脏、协调阴阳。
环境调适:营造舒适空间
人处于睡眠状态时,虽然双眼紧闭,但仍能感知到外界光线。当灯光直射眼睛时,人会感觉心神不宁;即使已进入睡眠状态,也只能是浅睡眠,很容易惊醒,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睡前玩手机,屏幕发出的人造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导致睡眠时间延迟,打乱睡眠节律,扰乱整晚睡眠时相,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中医调理:传统智慧助眠
针灸是一種有效的調理方式,它透過刺激特定穴位,如神門、三陰交等,能幫助疏通經絡、安神助眠。中藥方劑如酸棗仁湯和天王補心丹,可以針對不同體質進行調整,改善氣血執行,讓我們重新找回舒適的睡眠。
足浴:取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各30克,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脚15分钟~30分钟,每晚睡前1次。
药枕:桑叶18克,炒酸枣仁30克,菊花30克,炒决明子20克,将药物研粉混合均匀,用纱布包裹缝好,装入枕芯中制成药枕,每隔15天更换1次药物。可以清肝明目、养心安神。
香薰:选择适合自己的精油,在洗澡的温水中加入数滴,浸泡15分钟~20分钟,可达到放松肌肉、缓解疲劳的效果。可选择的精油有:檀香、佛手柑、薰衣草、安息香、玫瑰等。此外,可用诸如檀香、安息香、沉香等香品,具有行气、安神、助眠的功效。
音乐:舒缓的音律能够帮助人们顺畅情绪,消除紧张与烦闷。可以选择娴静悠扬的古筝曲,如《高山流水》《江河水》等。也可选择悲凉婉转的二胡曲目,悲曲可以消除人的怒气,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助肝阴制心火,以安神助眠,如《二泉映月》《汉宫秋月》等。
注意事项:安全有效使用
中醫調理失眠的原理與機制仍缺乏足夠的科學實證支持,這可能導致部分患者對其療效產生懷疑,影響接受度。針灸穴位療法需要專業技術和經驗豐富的針灸醫師進行施治,若操作不當可能導致副作用或效果不佳,使患者對療法信心降低。中藥調理雖然基於天然成分,但不同個體對藥物反應差異大,容易產生過敏或其他不良反應,且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身體依賴性。
结语:规律生活,养生之道
一天有十二时辰,而人体也有十二经络。《黄帝内经》提出十二时辰与人体十二经脉对应又和人体五脏六腑相配。按照天地自然的规律去吃饭、去睡觉,身子棒棒,工作、学习也能事半功倍。
现在我们每天的时间被分为24小时,但是古代的计时方法可不是这样。古人用自己的智慧把时间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两个钟头对应一个时辰,人体内的气血能量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环环相扣,十分有序。这就是子午流注,也是中国人伟大的智慧:时间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