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教育部印发新课标:英语教材首次融入三大文化内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15: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教育部印发新课标:英语教材首次融入三大文化内容

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在课程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课程的思想性。这一改革不仅改变了英语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它为英语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意义。

01

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材:从“工具”到“文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语言往往被视为一种工具,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然而,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正如著名语言学家Nida所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语言的使用都离不开其文化背景。”

新教材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例如,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故事、诗词歌赋等内容的单元。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教材的文化内涵,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

以北师大2024年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编写组在文化自信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教材通过整体设计、合理布局,将文化自信的培养贯穿小学英语教育过程的始终。具体来说,教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感受力;在革命文化方面,注重让学生感受忘我奉献、艰苦创业、团结拼搏的高尚品质;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着力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性、先进性与时代性。

这种改革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让学生学习了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正如北京师范大学陈则航教授所说:“英语教材是传递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培养道德观念的重要载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02

改革带来的变化: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

这种改革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英语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新教材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真正实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运用中提高”。

例如,教材中设计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分享道:“新教材实施后,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他们不再把英语看作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把它当作了解世界、展示自我的工具。特别是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历史故事时,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去查找资料,准备演讲。”

03

教师的角色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

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李晨表示:“英语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学科素养和教研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反思实践,形成个人教学理论,以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

为了帮助教师适应这种转变,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组织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同时,一些在线教育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04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新教材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难以有效地将文化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此外,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平衡语言知识和文化内容的教学,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专家建议,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阅读、培训等方式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新教材。

展望未来,这种改革将对英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英语教育,正是实现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英语教学将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训练”,而将成为传承文化、开拓视野、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一次教材的更新,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