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万亿储蓄潮下,央行教你这样存钱最安全
58万亿储蓄潮下,央行教你这样存钱最安全
2020年初到2024年1月,中国家庭净存58.24万亿元,其中82%是定期存款。这一轮罕见储蓄潮,让“如何存钱更划算”成为全民热议话题。针对这一现象,央行提出了“四不存”原则,旨在帮助储户规避风险,实现资产稳健增值。
不存异常高利率的存款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存在差异。一些中小银行为了吸引存款,会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率。然而,过高的利率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
例如,某些银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达4%,远高于大型国有银行的1.9%。虽然高利率诱人,但储户需要警惕,这种异常高利率可能意味着银行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一旦银行出现经营问题,储户的存款安全将受到威胁。
不存期限过长的存款
在选择定期存款时,储户需要谨慎考虑存款期限。虽然长期存款通常能获得更高的利率,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选择过长的存款期限可能并不明智。
一方面,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例如,2022年中国住户存款激增17.8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种罕见储蓄潮反映了经济不确定下,居民消费疲软、投资低迷的现状。在这种背景下,选择长期存款可能会错失更好的投资机会。
另一方面,利率存在波动风险。近年来,央行多次调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以上LPR在2024年2月下调25个基点。如果储户选择了过长的存款期限,可能会面临利率下行风险,导致实际收益低于预期。
不把所有资金集中在一家银行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投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存款。将所有资金集中在一家银行,可能会带来以下风险:
银行经营风险:如果银行出现经营问题,储户的存款安全将受到威胁。虽然我国有存款保险制度,但超过50万元的部分可能无法得到全额赔付。
利率风险: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存在差异。如果将所有资金集中在一家银行,可能会错失其他银行提供的更高利率。
因此,建议储户将资金分散存放在多家银行,既能降低风险,又能获得更优的利率。
不盲目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不同于定期存款,其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以保险产品为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建立了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这意味着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会根据市场利率变化进行调整,储户可能面临实际收益低于预期的风险。
此外,银行理财产品还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例如,某些理财产品可能在市场利率上升时难以及时变现,导致储户无法及时获取资金。
因此,储户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前,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特征,避免盲目跟风。
实际应用案例
对于个人储户而言,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短期资金:选择6个月或1年期的定期存款,既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利率,又能保持资金的灵活性。
长期资金:可以考虑购买国债或大额存单(CD),这些产品通常能提供高于定期存款的利率,同时风险较低。
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考虑使用协定存款。协定存款将账户分为A户(结算户)和B户(协定户),A户按活期利率计息,B户按协定利率计息。这种存款方式既能满足企业的日常结算需求,又能获得较高的利息收益。
结语
在利率市场化和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理性理财显得尤为重要。央行提出的“四不存”原则,为储户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存款指南。通过遵循这一原则,储户可以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