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周:七种不良习惯要避免,四类高危人群需警惕
世界青光眼周:七种不良习惯要避免,四类高危人群需警惕
3月10日至16日是2025年世界青光眼周,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眼健康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主任蓝育青教授提醒大家,预防青光眼的关键在于避免七种不良习惯,并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导致视神经损伤的疾病,主要与眼内压升高有关。典型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眼痛、头痛、虹视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失明。
预防青光眼的七种不良习惯
蓝育青教授指出,以下七种不良习惯会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
长时间低头:长时间低头工作或玩手机会导致眼压升高,增加青光眼风险。建议每工作45分钟至1小时后,休息5至10分钟,远眺或闭目养神。
长时间处于暗室:在昏暗的环境中长时间用眼,如玩手机或看电视,会使瞳孔扩大,阻碍房水循环,导致眼压升高。建议保持室内光线充足。
过度劳累:过度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会使身体各器官耗氧量增加,导致眼压升高。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暴饮暴食:一次性大量饮水或进食会使血液稀释,渗透压降低,导致眼压升高。建议少量多次饮水,每小时不超过400毫升。
长期便秘:用力排便时,腹压会升高,进而导致眼压升高。建议保持规律的饮食和运动,预防便秘。
情绪不良:情绪波动如过度兴奋或悲伤会导致眼压升高。建议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极端情绪。
熬夜:熬夜会使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眼压升高。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
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查
以下人群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青光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青光眼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这些慢性疾病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增加青光眼风险。
高度近视或远视者:高度屈光不正与青光眼有一定关联。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眼压升高。
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眼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青光眼,从而保护视力,避免视力“被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