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千年美味凝清香——高碑店豆腐丝起源与传承初考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52: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千年美味凝清香——高碑店豆腐丝起源与传承初考

肥沃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也积淀了深邃灿烂的文化。高碑店豆腐丝便是在这神奇的督亢大地上绽放的一朵璀璨的饮食文化奇葩。它金灿灿的色泽,香喷喷的味道,甚是逗人垂涎。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京广铁路奔驰的火车便已经把高碑店豆腐丝带到全国各地。火车驶入高碑店站,“高碑店豆腐丝”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在火车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旅客们边吃着美味的豆腐丝,边喝着北京二锅头,边谈论着高碑店豆腐丝的历史渊源以及与豆腐丝有关的趣闻轶事。

关于高碑店豆腐丝的起源,有一个口口相传的说法。相传北宋年间,宋辽交战,辽萧太后率军驻扎在新城县即今高碑店市境内。彼时高碑店有一龚姓人家,做的豆腐特别好吃,萧太后非常喜欢吃。战后,萧太后回到了辽南京,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城。她对高碑店的豆腐念念不忘,时常想吃,于是便派人采买运回辽南京食用。由于豆腐质地软嫩,水分很大,运输途中稍一碰就烂,长时间运输还很容易变质,这使得萧太后很是不爽。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豆腐压成片,切成丝,并加了食盐和调料,吃起来十分美味,且容易运输和保存。萧太后品尝后非常喜欢,这便是高碑店豆腐丝的起源。如果从此时算起,高碑店豆腐丝当始于宋辽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由于年代久远,特别是经过了辽宋金元乃至明末清初的多年战乱,有关高碑店豆腐丝的史料匮乏,其传承谱系已难以考证。好在清代以来,高碑店豆腐丝的销量逐渐增加,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闻名遐迩的传统美食。

为了深入了解高碑店豆腐丝的传承历史,研究人员先后到高碑店市和平办事处三丈辛庄村、梁家营镇孙马庄村、辛立庄镇丁庄村、北城办事处刘庄村、河北家兴商贸公司、豆豆集团等豆腐丝生产厂家和农户家中进行走访和考证。

据和平办事处三丈辛庄村豆腐生产专业户贾春林介绍,他是高碑店豆腐丝生产传统工艺的第七代传承人。他做豆腐丝的手艺是他叔叔贾贵传授的,他叔叔是跟一位叫王世奇的师傅学的。问及王世奇是跟谁学的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贾贵健在时曾经和贾春林讲述,到贾春林这一代是第七代,可上推至清朝嘉庆年间。

随后在梁家营镇孙马庄村的走访中,七旬老人朱玉科详细讲述了豆腐丝落户孙马庄的经过。在清光绪年间,村里有个叫马荣的小伙子在老新城镇的郭庄村给一个张姓人家当长工,张家做着很多生意,其中包括豆腐和豆腐丝的生产加工。张家有个豆腐作坊,虽然在封建社会有着手艺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但日久天长,张家女儿长期生活在那个环境里,慢慢的也就学会了做豆腐和豆腐丝。马荣纯朴厚道,老实诚恳,被张家女儿喜欢上了,两人从相识到相爱,感情越来越深,接触越来越密切。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对年轻人的恋情很快被张老爷发现,很是生气,难容这“门不当户不对”之事,一气之下将他们二人赶出家门。一对年轻人就跑到不远处的马家营村借了一间小土房住下。为了维系生活,他们东挪西借凑了些本钱,置办了一些简单工具,开始少量生产豆腐和豆腐丝卖,用以糊口。没想到本村和外村有钱人家都来买他们的豆腐和豆腐丝,每天做十几斤一会儿功夫就被抢购一空。后来,本村农户中有的也跟他们学着做豆腐和豆腐丝卖,自此,豆腐丝的加工就慢慢地传了下来。1949年土改时,原来的马家营和孙庄合并为现在的孙马庄村。朱玉科老人最后说,马荣做豆腐丝是清光绪年间,而当时据马荣说他老婆和娘家已经做了上百年的豆腐丝,以此推断,孙马庄村做豆腐丝的具体传承谱系可追溯至二百五十年至三百年的清乾隆或雍正年间。

在后来的采访中得知,无论是辛立庄镇丁庄村、东双铺头村,还是北城办事处的刘庄村、陈各庄村,做豆腐丝都有着很长的历史,但老一辈做豆腐丝的专业人士大都已过世,具体传承无从考证。

根据对孙马庄村和三丈辛庄村的初步考证,高碑店现代豆腐丝生产的传承,可以追溯到清中期,这是有较为清晰的传承谱系记载的。

如今,高碑店豆腐丝已是声名鹊起。高碑店豆腐丝之所以远近闻名,除去原料、水质、独特的生产工艺之外,或许还因为,在一根根豆腐丝身上,凝聚着高碑店人勤劳、质朴的民风和悠久、厚重的高碑店文化。

昔日宫廷御膳,今朝天下美食。毫不夸张地说,高碑店豆腐丝驰名天下,已成为高碑店市的一张靓丽名片。高碑店豆腐丝这一传统美食,历经千年,穿越岁月的烟岚,馨醇隽永,历久弥香。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