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凰假黄金案宣判:200亿惊天骗局终落幕,16家金融机构踩雷
金凰假黄金案宣判:200亿惊天骗局终落幕,16家金融机构踩雷
2024年5月28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震惊全国的“假黄金”诈骗案作出一审宣判。武汉金凰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凰珠宝”)及其实控人贾志宏等18名被告被依法惩处,其中贾志宏因合同诈骗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起案件涉案金额高达200亿元,涉及16家金融机构,是近年来国内最大的黄金诈骗案之一。金凰珠宝通过伪造黄金质押物,成功骗取巨额资金,不仅给多家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成为金融行业的一次重大风险教训。
诈骗手法:黄金质押+保单增信
自2015年起,金凰珠宝开始实施其精心设计的诈骗计划。该公司以“黄金质押+保单增信”的模式,向多家金融机构进行巨额融资。具体操作手法如下:
伪造黄金:金凰珠宝制作了大量表面镀金、内部为铜合金的假黄金。这些假黄金在外观上与真金无异,但实际价值却天差地别。
质押融资:金凰珠宝将这些假黄金作为质押物,向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为了增加可信度,金凰珠宝还通过保险公司为质押黄金投保,进一步强化了“保单增信”的效果。
循环融资:利用骗取的资金,金凰珠宝不断进行新的质押融资,形成一个看似良性循环的资金链。据统计,金凰珠宝通过这种方式共获取了约200亿元的融资,未到期融资额约160亿元,对应质押黄金超过80吨。
受害者:多家金融机构蒙受巨额损失
金凰珠宝的诈骗行为给多家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中,民生信托、东莞信托、安信信托等机构受损最为严重。
民生信托:作为金凰珠宝最大的“金主”之一,民生信托向金凰珠宝提供了64亿元的融资。当发现质押黄金为假后,民生信托不得不计提巨额信用减值损失,这直接导致其母公司泛海控股陷入债务危机,并最终退市。
东莞信托:东莞信托向金凰珠宝发放贷款34亿元,目前仍有28.66亿元未能收回。该案件还牵连到东莞信托原总经理陈英,其因“违法发放贷款罪”被判刑14年6个月。
安信信托:安信信托也因金凰珠宝的假黄金案遭受重大损失,最终不得不进行重组,更名为建元信托。
法律判决:主犯获无期徒刑
2020年5月,民生信托在对质押黄金进行检测时,首次发现了假黄金的真相。随后,多家金融机构相继报案,案件由此引爆。经过四年多的调查审理,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于近日作出一审判决:
- 贾志宏被判处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金凰珠宝、武汉金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被告单位被判处相应罚金。
- 其他涉案人员分别被判处三年二个月至十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及相应财产刑。
案件影响:暴露金融风险管理漏洞
金凰假黄金案不仅是一起简单的诈骗案,更暴露出金融行业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原银保监会风险处置局相关人士指出,这起案件“除了企业本身的原因外,也暴露出一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形同虚设”。
这起案件给整个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促使金融机构重新审视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对质押物真实性的审核标准。同时,监管部门也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以防止类似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
结语
金凰假黄金案历时四年多,终于尘埃落定。这起案件不仅让贾志宏等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让多家金融机构蒙受了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这起案件引发了全社会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深刻反思,推动了金融行业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这或许是在这场惊天骗局中,我们能够汲取的最宝贵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