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吃饭快、暴饮暴食、高盐高油:这些饮食习惯正在伤害你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15: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吃饭快、暴饮暴食、高盐高油:这些饮食习惯正在伤害你

你知道吗?有些常见的饮食习惯竟然暗藏杀机!比如吃饭速度太快可能导致脂肪肝,暴饮暴食可能引发慢性胰腺炎,高盐高油饮食则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习惯,其实都在悄悄危害我们的健康。赶紧来看看哪些习惯你需要改掉吧!

01

吃饭太快,当心脂肪肝找上门

你是不是也经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匆匆忙忙地解决一顿饭?但是,这种看似节省时间的做法,却可能给你的肝脏带来沉重的负担。

近期,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吃饭速度与脂肪肝之间的惊人联系。研究发现,每周有2次以上快速进食(进餐时间少于5分钟)的人,患脂肪肝的风险竟然增加了81%!这项研究针对1965名平均年龄为54岁的国人进行,将吃饭太快的频率分为三类:每月少于或等于1次、每周少于或等于1次、每周大于或等于2次。结果显示,这三类人群中脂肪肝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6.2%、50.5%和59.3%。

为什么吃饭速度快会增加脂肪肝风险呢?专家解释,吃饭速度快会导致身体无法及时感知饱腹感,从而摄入过多热量,增加肝脏负担。此外,快速进食还会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脂肪堆积在肝脏中,久而久之就可能发展成脂肪肝。

02

暴饮暴食,胰腺炎的罪魁祸首

每逢节假日,各大医院的消化内科总是人满为患,这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暴饮暴食。湖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在春节假期短短四天内就收治了15名因腹痛导致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更令人震惊的是,杭州一名90后小伙仅仅因为一顿红烧肉就进了ICU,被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为什么节假日期间容易引起急性胰腺炎?北京市海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郭银燕指出,饮食有节律,不要暴饮暴食,饮酒要适量,适当地减少油腻饮食,适度增加运动,是预防胰腺炎的主要方法。

胰腺是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消化腺,主要作用是分泌胰液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同时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调节血糖。急性胰腺炎就是胰腺内的消化酶被各种原因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炎症。

郭银燕介绍,从病因来看,国内最常见的和首发的急性胰腺炎是胆源性胰腺炎,其次是酒精性胰腺炎,再次是高脂血症胰腺炎,另外还有一些特发性胰腺炎。近年来,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逐渐增多。胆源性胰腺炎相对来讲比较固定,目前为止还是占第一位的发病因素。

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腹胀,部分人可能还表现为恶心、呕吐;胆源性胰腺炎可能会合并发热、黄疸;酒精性胰腺炎的症状会更复杂,喝了酒以后,部分病人可能合并肝脏的损伤和血糖异常,也是以腹痛为主要表现。

在治疗上,郭银燕介绍,高脂血症胰腺炎需要补液支持,酒精性胰腺炎病人因为要关注血糖,相对来讲会更复杂一些。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有所不同,如果有明确的胆总管结石、梗阻的状况,可以采取内镜介入的手段取石,或者使用鼻胆管引流。

郭银燕表示,一般来讲,急性胰腺炎转化成慢性胰腺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酒精性胰腺炎除了每次发作以外,有长期、慢性的损伤,可能会形成胰腺微结石,胰腺微结石形成后可能会导致慢性胰腺炎。

如何预防胰腺炎发生?郭银燕表示,首先,节假日期间饮酒要适量,这对于预防酒精性胰腺炎是最重要的。对于高脂血症胰腺炎,一定要控制住嘴,饮食上最好符合饮食金字塔的习惯。“现在的人,尤其年轻人比较偏好奶茶、炸鸡等快餐,这种最容易诱发急性高脂血症胰腺炎。” 郭银燕说。

“近些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生活水准的提高,偏胖的人群数量有所增加,本身脂肪代谢可能存在隐患。另外,患有代谢异常综合征,例如脂肪肝的病人也有所增多,可能存在血糖、血脂等代谢异常,如果再加上暴饮暴食,或者摄入大量酒精,就可能会诱发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胰腺炎是很凶险的。”郭银燕表示,饮食有节律,不要暴饮暴食,饮酒要适量,适当地减少油腻饮食,适度增加运动,是预防胰腺炎的主要方法。“此外,现在的人可能生活压力比较大,如果情绪长期高度紧张,也可能降低免疫,更容易患各种各样的疾病。” 郭银燕说。

03

高盐高油,糖尿病的隐形杀手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高。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连美食都享受不了,还谈什么幸福感?”不少糖尿病患者这样抱怨。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表示,只要保持均衡合理的膳食习惯,适量控制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监测好自己的血糖,糖尿病患者也能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美食。她特别提醒,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1.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吗?

实际上,吃糖多少和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或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组织器官出了问题,没有办法“消化”血液中的葡萄糖。这与遗传、饮食、身体活动和环境因素都有关系,单靠控糖预防糖尿病不现实,应从多方面预防其发生和发展。

2.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吗?

糖尿病患者在合理控制总能量和均衡营养的前提下,适量摄入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或者少量摄入甜食,都是安全的。对于喜欢吃甜食的糖尿病患者,在膳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选择以甜味剂替代添加糖的食物,可以保留甜味口感,同时不增加能量摄入。甜味剂几乎不会影响血糖水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糖尿病患者的膳食中,适量摄入添加非营养性甜味剂的食品或饮料是安全的。但要注意,一些无糖食品虽然在生产中没有添加蔗糖等精制糖,但食品本身依然含有淀粉,会在体内分解为葡萄糖,因此不能过量摄入。

3.糖尿病患者只需控糖无须控油盐吗?

实际上,高油高盐饮食都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其危害不亚于高糖饮食。欧洲糖尿病协会2017年的研究显示,成年人每天盐分摄入量超出正常范围后,每增加2.5克,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将增加65%。高油饮食会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糖的摄入外,还要注意清淡饮食,控制油和盐的摄入——每日烹调盐用量不宜超过5克,烹调油用量宜控制在25克以内。

4.将血糖水平控制得越低越好吗?

对于一般2型糖尿病患者,把血糖控制到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程度就可以,即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血糖过高和过低都不好。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不惜采取断碳水、戒碳水的饮食方式,或者过多使用药物,造成血糖太低,甚至导致低血糖症,这些做法不可取。长期低血糖会对神经系统、血管和内脏造成危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平时出门时随身携带一些含糖的食物或饮料,当出现轻微低血糖症状时吃一点,可有效缓解低血糖症状。

这些数据和案例无不警示我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就像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健康杀手”,随时可能给我们带来致命一击。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并改善我们的饮食习惯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