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英殿刻本《十三经注疏》:权威版本解析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55:3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英殿刻本《十三经注疏》:权威版本解析

《十三经注疏》是汇集唐宋以前对儒家十三部经典进行注释和解释的权威合刊本,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这些经典的成书年代从上古延续至秦汉,内容涵盖哲学、文学、历史、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伦理、民俗、地理、科技、典章制度等多个领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

武英殿刻本《十三经注疏》是清朝乾隆年间由皇家修书机构——武英殿修书处刊刻的经典著作,代表了清代官方经学的最高水平。武英殿修书处是清廷内府的主要刻书机构,始于康熙十九年(1680),初名武英殿造办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等事。雍正七年(1729)改名为修书处,并准予铸造印记,成为清内府刊刻书籍的专门机构。武英殿修书处一直延续到清末,历史长达200余年。

武英殿作为清内府刊刻书籍的专门机构,刊刻的多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关乎“文治”的书籍,因此书名前多有“钦定”“御制”“御纂”等字样,如《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御制律吕正义》《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书》。据统计,武英殿修书处承刻书籍达七百余种,所刻书籍统称“武英殿刻本”,简称“殿本”。《钦定十三经注疏》是乾隆朝武英殿刻书的代表作之一,代表了清代官方经学的水平。作为“官板”,武英殿刻本《十三经注疏》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殿本是历史上唯一的经、注、疏、释文(又称“音义”)四者俱全的《十三经注疏》刻本。 自南宋时,两浙东路茶盐司将经、注、疏合刻在一起,经典文本的流传由经注本、单疏本、释文本变成“经注疏合刻本”“经注释文合刻本”“经注疏释文合刻本”等不同形式,最终到明代时形成了《十三经注疏》这个完整的经典版刻体系。《十三经注疏》有多个版本,但各部经典文本的内容结构并不统一,如《论语》《孝经》《孟子》三经自宋刻本至闽本、监本、毛本均无释文。而众版本中体例最完善的便是武英殿刻本《十三经注疏》,殿本加入了《论语》《孝经》的释文,又补入了孙奭的《孟子音义》,使得十三部儒家经典都具备经文、古注、疏文、释文四项内容,是历史上唯一的四项俱全的合刻本。

二、殿本第一次为《十三经注疏》全文施加断句。 经书有句读,可追溯至宋代,但疏文从未有断句的,从武英殿本才开始有此做法。武英殿是清内府刊刻书籍的专门机构,承担满足皇帝的治政、文化生活的需求,汇集了方苞、杭世骏等一大批学识渊博的儒臣,因此殿本句读的学术水平很高,很少有遗漏和错误,对后世的古籍整理工作有极大的贡献。

三、殿本校勘认真、刊刻精工,是中华古籍中的珍贵善本。 殿本校勘认真,改正了以往不少错误,并于每书卷末附上“考证”,早于知名的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在十三经注疏刊刻史上应当是首开其例。在版刻上,殿本使用十分规范的宋体字,笔画粗细适中,墨色均匀,印本清明,阅读体验极佳。

因此,武英殿刻本《十三经注疏》有着历史、文献、文化的多重价值。天津图书馆收藏有殿本初印本,2019年齐鲁书社影印出版。孔子研究院儒学文献收藏中心现已购置入库。
儒学文献收藏中心紧扣“儒学文献”的主题,以专业特色、科研特色、地方特色为馆藏原则,打造完善的儒学馆藏图书体系,推动儒家文献特色地方文库建设。在历代版本文献、文物、资料捐赠方面,欢迎社会各届的关心和支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