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区:以6.6%土地创造24% GDP,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
福州新区:以6.6%土地创造24% GDP,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
福州新区和长乐区正成为福建省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福州新区以占福州市6.6%的土地,实现全市24%的地区生产总值,数字经济规模增长率达20.2%。长乐区2023年GDP完成1246.35亿元,数字经济规模近750亿元,成为长乐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两地共同发力,助推福州向着“GDP万亿之城”的目标迈进。
福州新区:数字经济的“智慧大脑”
福州新区是福建全省最大的数字资源集聚区,拥有“三朵云”(数字福建政务云、商务云和福州政务云)和“两中心”(福建省超算中心、省智算中心)。其中,智算中心今年至少完成4000P算力,规模将居全省第一。
在福州新区的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约4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可提供近5000个高容量机柜,可容纳近10万台服务器。福建省数字福建云计算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仪介绍,超算中心每秒计算能力可达6000万亿次,已在材料研究、工业设计、生物医疗、气象海洋、图像渲染、石油探勘等领域应用。
截至目前,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含网龙片区)已累计注册落地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博思软件、达华智能等数字经济企业1000余家,注册资本近750亿元。
长乐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长乐区2023年GDP完成1246.35亿元,数字经济规模近750亿元,成为长乐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长乐区通过实施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来赋能“一黑(冶金)一白(纺织)”产业,激活传统制造业。
在长乐区的智能化生产线上,机器人参与生产全流程,独立完成品质监控。在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热轧厂1780产线车间内,近1200摄氏度的钢坯通过道道轧机,而工人却能在智慧运营中心通过显示屏监控生产过程。2022年宝钢德盛新产线投产,实现了70余个现场操作室和值守点的合并集中,180余名员工从脏、累、险的岗位解脱出来。
联动发展:打造“GDP万亿之城”
福州新区和长乐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福州打造“GDP万亿之城”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福州市将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力争数字经济规模达7700亿元以上。
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表示,福州市要继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和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则体系,构建信息主导、数据支撑、效率为要的新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探索建立政府、平台型企业、数据市场主体和个人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全域监管机制;加快建设福州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平台。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福州正朝着“GDP万亿之城”的目标稳步前进。福州新区和长乐区作为数字经济的排头兵,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福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