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十里桃花”是场误会?李白《赠汪伦》背后的故事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56: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十里桃花”是场误会?李白《赠汪伦》背后的故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作,表达了李白对汪伦深厚友情的感激之情。然而,这首诗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骗局”故事,让这段友谊更加传奇。

01

“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典故

相传,李白漫游至泾川时,收到当地豪士汪伦的热情邀约:“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好玩又好喝的李白哪经得起这样的诱惑,当即欣然前往。结果傻眼了。

汪伦一脸坏笑说:“眼前这潭水名为十里桃花潭,而那家酒店,是因老板姓万,故而称万家酒店。”看着眼前这个“骗子”,李白哈哈大笑。在桃花潭与汪伦痛饮数日方才惜别,并留下这首《赠汪伦》。

这个故事虽出自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距李白的时代已逾千年,大概率是后人的附会之作,却也为这首诗增添了一抹诙谐与浪漫的色彩,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佳话。

02

汪伦的真实身份

关于汪伦的身份,也引发了诸多猜测。有人认为他只是泾川的一介普通百姓,机缘巧合之下与李白相遇;亦有人揣度他是花费重金,才求得李白为其作诗。但这种种说法,不仅贬低了《赠汪伦》一诗的价值,也仿佛在诗仙那超凡脱俗的形象上蒙了一层薄尘,拉低了李白的“仙格”。

实际上,汪伦与李白早有交集,李白另有《过汪氏别业二首》亦是赠予汪伦。据现代学者考证,汪伦乃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五世孙,还曾担任泾县县令,卸任后于桃花潭畔悠然归隐。

03

李白与汪伦的友谊

《赠汪伦》大概是汪伦辞官闲居期间,他与李白重逢,二人畅叙幽情、把酒言欢多日。当李白登舟欲行之时,汪伦以热情地踏歌相送,这份不舍与厚意深深触动了李白的内心,才使得他诗兴大发,留下这传颂千古的佳作。

直至宋朝,汪伦的后裔依然对李白为其先祖所作的诗篇视若珍宝,正如“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宋本《李太白文集》题下注)所记载。这足以证明此诗的魅力与价值,它不仅是李白与汪伦友情的见证,更跨越了漫长的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04

《赠汪伦》的艺术魅力

《赠汪伦》这首诗,以坦率直白诉深情厚谊。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诗的前两句叙事,描绘了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这个“骗局”故事虽然可能并非完全真实,但它为《赠汪伦》增添了更多趣味和浪漫色彩,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正如诗中所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段友谊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了永恒的佳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