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四季美食:春花夏菌,尽显自然馈赠
大理白族四季美食:春花夏菌,尽显自然馈赠
大理不仅以其美丽的风景闻名,白族美食同样令人垂涎。春季,白族人将百花做成美食,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夏季,野生菌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尤其是被誉为“菌中之王”的鸡枞菌;秋季,尝新节上的新米和传统八大碗让人回味无穷;冬季,火塘边的石板烧烤和鹤庆吹肝则是必不可少的美味。大理的四季美食,无不体现出白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春季:百花入馔
“云南十八怪,鲜花论斤卖”。入春以来,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网红”菜市场——篆新农贸市场热闹非凡,以金雀花、海菜花、苦刺花等为代表的各类可食用鲜花逐渐上市,吸引八方食客纷至沓来。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有着“世界花园”美誉,垂直立体式气候滋养了云南1500多种花卉植物,其中可食用鲜花多达数百种。每个季节我们都会售卖当季可食用鲜花,多则十余种,少则三四种,春季最盛,全年供不应求。
从屈原《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清代“餐芳谱”中详细叙述20余种鲜花食品的制作方法,中国食花习俗源远流长。云南人爱花、惜花、吃花也已有千年历史,从普通大排档到高端餐厅,几乎每一种可食用鲜花都与菜谱相联系。
腊肉炒棠梨花、金雀花炒蛋、凉拌核桃花、豆泥苦刺花……除这些常见的鲜花菜品外,入春以来,云南多家餐馆还推出不同种类的春日“限定版”鲜花宴。如一家汽锅宴餐厅将建水汽锅与昆明本地鲜花绝妙混搭,以15种春花为材料烹制20道色香味俱全的汽锅鲜花宴,产品一经推出便深受消费者喜爱。
夏季:野生菌的盛宴
进入夏季,特色美食——野生食用菌成为云南人餐桌上的“主角”。找菌儿、买菌儿、吃菌儿,是云南近期的高频词。雨水滋润大地,各种野生菌相继萌发,人们争相前往林间采摘野生食用菌,山野里异常热闹。
集市上,琳琅满目的野生菌摊位前,顾客络绎不绝。在烹制野生菌上,云南人绝活频出,煎炸炒炖,生食或煮汤,不同的菌子不同的做法,充分展现菌子独特鲜美口感,令人叫绝。
云南是全球野生菌品种和数量较多地区,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余种,云南有900余种,约占全球种类的36%,占全国种类的90%,野生食用菌年均蕴藏量50万吨左右。
秋季:丰收的味道
夏秋之交,“尝新节”闪亮登场,具体时间视稻谷成熟而定。在田中摘少许将熟的稻穗,放入锅内焙干,入石臼舂成米,掺上陈米蒸成饭,寓意新旧相接,谓之尝新。尝新时,白族人还会加入时令食材,奉上新豆、嫩瓜,配上传统八大碗,又是一番美食盛宴。
冬季:温暖的火塘美食
每年农历十月初十过后,大多数的白族人家开始宰杀年猪,准备过年食用的火腿、腊肉、香肠等年货。大理州北端水乡鹤庆的白族,要制作一种名为“吹肝”的食材。顾名思义,取新鲜猪肝,插入竹管开始吹气,将猪肝吹得鼓鼓的,将食盐、辣椒面、花椒面和高度白酒调制的调料,从孔里吹散到猪肝内部每一处,剩下的调料抹匀在表面,挂屋檐下自然风干月余。这道“鹤庆吹肝”颇有韧性和嚼劲,是难得的风味。
冬日的白族人围在火塘取暖、烤茶做饭,熊熊燃烧的火塘,温暖了人的整个身心。火塘石板烧也是大理白族的风味美食,提前腌制好的肉类以及瓜果蔬菜,放在垫着一张白色油纸的石板上炙烤,“嗞嗞”声响,香味早已勾起了馋虫,这可能是比铁板烧更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