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楼市救市30年政策变化历史梳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楼市救市30年政策变化历史梳理!

引用
东方财富网
1.
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41120102109138731890

近30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次重大政策调整。从1993年的首次调控到2024年的最新政策,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试图平衡市场供需,防范金融风险。本文将为您梳理这一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政策变化。

历史梳理

  • 1993年-1997年: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控。当时经济快速发展,出现固定资产投资过猛、房地产热等问题,1993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相关意见,出台16条调控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大规模清理整顿,房地产热度迅速下降.

  • 1998年-2002年:房地产进入完全市场化阶段。此前的强力调控叠加金融危机使楼市陷入困境,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通知,正式宣布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中国房地产完全进入住宅市场化时代.

  • 2003年-2007年:调控规范市场。中国走出经济危机后,房地产发展过热,国务院将房地产表述为支柱产业,并出台调高二套房首付比例、“831”大限等政策,控制房地产的失速增长.

  • 2008年-2009年:投资救市。受金融危机影响楼市遇冷,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到2010年共投资约4万亿元, 2009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上涨43.60%,销售金额同比上涨75.50%.

  • 2010年-2013年: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2009年底-2010年初,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投机加剧,房价快速上涨。为此,中国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采取控制商品房供应、遏制不合理需求、加强市场监管以及推进保障工程等措施.

  • 2014年-2016年:政策放松去库存。由于楼市快速萎靡以及宏观层面的经济风险,房地产政策再次转向,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有效需求,化解房地产库存”.

  • 2017年-2021年:房住不炒,楼市调控升级。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此后政策围绕此定位展开,遏制房地产投机,防范金融风险.

  • 2022年至今:2022年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房住不炒”“租购并举”。2023年8月底开始,各地密集执行“认房不认贷”,取消或松绑限购,降首付、降利率等。2024年5月17日,央行等部门出台重磅政策,包括首套和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分别降至15%和25%、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设立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

分析

  • 本轮救市特点:从2022年底到2023年底主要是解除房地产市场限制的“存量政策”解绑,2024年则出台了如5月17日的下调首付比例、贷款利率,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增量”措施,刺激力度逐渐加大.

  • 政策效果: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或转涨,同比降幅趋稳,房地产市场预期有所改善,一线城市销售额当月实现正增长,二手房交易明显改善.

  • 潜在风险:如降低首付比例至15%,虽能降低购房门槛刺激需求,但也意味着购房者杠杆上升,风险因素增加。一旦房价下跌或购房者收入不稳定,可能出现断供等问题,引发金融风险,类似美国次贷危机.

  • 未来展望:当前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新发展阶段,需适应供求关系变化,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在土地、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轮楼市救市是在房地产市场新形势下的一次重大政策调整,其效果和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正如任正非所说:“哪里有钱,就在哪里赚一点”,对于购房者和投资者而言,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变化,理性做出决策.

本文原文来自东方财富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