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酒生产流程详解:从制曲到勾兑调味
酱香酒生产流程详解:从制曲到勾兑调味
茅台酒是酱香酒的典型代表,其生产流程和时间线可以代表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流程和时间线。从生产到销售大约历时5年:1年生产,3年储存,然后人工勾兑调味,再储藏半年到1年后,最后灌装出厂销售。
茅台酒在酿造时采用传统大曲酱香的“12987”工艺,即1年内,历经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其特点是“4高”(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和“3长”(制曲时间长、发酵周期长、储存时间长)。
端午制曲
每年端午,是茅台酿造新酒的周期的伊始——制曲。正所谓,曲为酒之骨,制曲也是酿酒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制曲,简单的理解就是:产生可以用于发酵酿酒的微生物、菌和酶。曲的流程大约可以分为:踩曲、装仓、出仓。
踩曲
酱香酒采用小麦为制曲的原材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这也称之为端午踩曲。
装仓
踩曲之后,将曲用谷草包成曲块,这个过程称为装仓。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正反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一般需要两次翻仓。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0℃以上,是各类白酒中发酵温度最高的。
出仓
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不过出仓后还需储存40天以上才可使用。曲块在使用之前,要将其“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通常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制曲总结
酒曲从小麦粉碎到成品酒曲的全程大约三个月到半年。也就是说,端午启动生产的酒曲,一部分可在当年使用,一部分到第二年才能投入使用。茅台酒的生产过程,对酒曲的消耗非常大。生产1吨基酒,大约需要消耗5吨粮食,包含2.6吨小麦生产酒曲,2.4吨高粱产酒。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
重阳下沙
沙,是茅台镇方言对于高粱的称呼。茅台镇夏季酷热,若在夏季下沙,酒醅温度高,酒糟淀粉含量高,在收堆、下窖升温过猛,生酸幅度容易过大,对酿酒极为不利。而重阳下沙既避开了夏季高温期,又避开了夏季赤水河洪水期,这时期“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山凝而暮山碧”,赤水河清澈见底,水质极佳。
在制酒过程中,高粱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用完整的高粱颗粒蒸煮发酵,当地方言叫做坤沙酒。坤沙,其高粱形态完整,不利于发酵,需要反复蒸煮才能出酒,这种反复蒸煮的工艺就叫做“回沙”。另外一种是用粉碎后的高粱蒸煮发酵,当地方言叫做碎沙酒。碎沙容易蒸煮,不需要严格的回沙工艺,一般烤酒两到三次,就能产出全部基酒。
好的坤沙酒和碎沙酒各有特色,大致可以贴标签为“浓郁酱香”和“清淡酱香”。白酒界对二者的品质高低一直有争议。但这个主要是和个人口味有较大关系。除了坤沙酒和碎沙酒之外,还有两种类型,翻沙酒和串沙酒(也叫窜沙酒)。
翻沙酒,就是拿坤沙酒丢弃的酒糟,加入少量高粱和酒曲再发酵蒸煮一次得到的酒,属于一种坤沙酒糟的废物再利用,所以价格相对便宜。茅台迎宾酒就是翻沙酒,是茅台酒酒糟的废物再利用,所以是茅台系列酒里最便宜的。
串沙酒,就是把食用酒精混入坤沙酒废弃的酒糟里,沾一点酒糟的余味和粮食的香味,然后再蒸馏得出的酒。这种酒质量低劣,但胜在成本低廉(一吨优质食用酒精也就六七千元),市场是售价50元以下的的酱香酒大多属于这种。
下沙流程
重阳下沙一般有这样几个步骤:润沙、上甑、出甑摊凉、加曲、发酵。
- 润沙,顾名思义,将沙润湿。通常用90度以上的开水清洗、去渣,并让沙吸水。酿酒所需的水,主要来源于润沙时,高粱所吸收的水分。
- 上甑,就是将润湿的高粱,装入甑子,在1小时内完成上甑,圆汽后蒸煮2~3小时,大约七成熟后,便可出甑,注意不可蒸得过熟。
- 出甑摊凉, 将蒸过的高粱铲出甑外,均匀摊开,并由酒工用铲子不停地翻开、散热,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最后待温度降至35摄氏度左右进行加曲。
- 加曲, 高粱分为2次投料,第1次在加曲时,第2次在糙沙时,每次大约50%的高粱。 酒曲和高粱的总体比例约为1∶1。不过酒曲要分9次加入(在每次发酵前加曲),每次加的数量都不一样,但平均为高粱的10%左右。第一次加曲数量大约10%。
- 发酵,发酵分为2个步骤,分别为:收堆发酵和入窖发酵。
收堆发酵, 在第一次加曲之后,将酒糟在地面上堆积成一个约2米高的圆锥。酒堆从内部开始发酵和发热,由内向外,温度也从内向外传递。茅台型酒讲究高温发酵,通常当酒糟堆外层温度达到五六十度才结束这一环节,酿酒师把手插进堆子,依据烫手的程度进行判断。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 酱香酒酿造的四高之一:高温堆积,说的就是这个环节。
入窖发酵, 把酒糟铲入窖坑进行封存,即开始“封闭式发酵”,这个过程大约30~40天(具体根据天气等情况微调)。
糙沙
所谓糙沙,就是对酒糟进行第二次投料。再入窖发酵完成后(大约30~40天),将窖池打开,进行“二次投料”,投入剩余约50%的高粱。然后依次重复上甑、出甑摊凉、加曲、收堆发酵和入窖发酵的流程。
注意,这两次上甑蒸煮过程都不取酒,而是将原酒直接泼回酒糟堆,只为增加发酵时间,提升微生物浓度。
取酒
在糙沙后大约30~40天,来到农历的除夕或立春前后,进行第3次上甑蒸煮,这将进行第一次取酒,这轮酒常称为糙沙酒。在取酒完成后,循环重复:出甑摊凉、加曲、发酵、上甑蒸煮和取酒。总共完成9次蒸煮(包括前两次不取酒的蒸煮),7次取酒。在糙沙酒之后的每一轮取的酒,分别称为:回沙酒、大回酒、大回酒、大回酒、小回酒、追糟酒。其中的三轮大回酒的酒品最好,产量最高,也称为黄金轮次。其他各轮次,酒的特点不同,分别分类放置,以后都要用到。
丢糟
七次取酒后,时间大约到了第二年端午。茅台剩余的酒糟,加入少量高粱和酒曲再发酵蒸煮取酒,生产出茅台迎宾酒。迎宾酒淘汰掉的酒糟,将封闭押送至茅台循环经济产业公司(防止被其他小酒厂买去翻沙和串沙),让其废物利用,生产串沙酒、天然气和有机肥等。
储存
刚烤出来的轮次酒,刺激感强烈。只有经过长期贮存后,口味才会慢慢变得醇和、柔顺,酱香味也更加突出。储存的过程,就是酒陈化老熟的过程。陈化过程中,酒体内会发生酯化、缩合、氧化等反应,使得酒液增香,且还可将一些影响酒液香气口感的丙烯醛、硫化物等低沸点物质去除,降低新酒的爆辣感。
通过蒸煮取出来的基酒中有96%,是可以用于勾兑茅台酒的。剩余少量达不到茅台酒标准的基酒,称为备注酒,会转作茅台系列酒的基酒。 茅台基酒按照酱香、醇甜(也叫一级甜)、窖底三种味道进行合并同类项,分酒质和轮次进入酒库陶坛存储。茅台的基酒一般至少储存3年,三年之后才会用于成品酒勾兑。
勾兑与调味
基酒存放3年后,按照酒体要求进行“勾兑”,由勾酒师通过自身经验,用几种基酒甚至几十种基酒,按照不同的比例勾兑出一种酒,形成茅台酒的口味、口感和香气效果。
“勾兑”完成之后,最后一项工作是“调味”,一般用到调味酒(往往是年份老的酒)来进行风味的微调。 勾兑调味之后,茅台酒还需分批次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之后才能灌瓶出厂。
参考:
《茅台酒生产工艺全解(生产篇)》,茅台九哥
《聊聊高端白酒产能》,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