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从一个孤儿到无数“活雷锋”的传承
雷锋精神:从一个孤儿到无数“活雷锋”的传承
雷锋精神,这个源自半个多世纪前的名字,为何能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从一个普通士兵的无私奉献,到无数普通人默默无闻的善举,雷锋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一种永恒的精神坐标。
一个名字,一座丰碑
我们从来没见过他
却对他无比熟悉
助人为乐 见义勇为
服务人民 无私奉献
......
你都会想起他
他就是雷锋
他是雷锋
雷锋 原名雷正兴
1940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
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
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孤儿雷锋和千千万万老百姓一起
迎来了命运的“曙光”
在政府的关怀帮助下
雷锋得到免费读书的机会
从此不再流浪乞讨
而是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
20岁那年
他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并立下誓言:
“我要坚决做到头可断,血可流
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投降……
把我可爱的青春
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
凡做一事,必忠一事
雷锋个子矮小
却把吊车开得最好
他文化程度不高
却努力钻研技术
把“油老虎”改造成节油标兵车
为了保障车辆在风雪天里
随时能够开动
他在野外苦战8个多小时保养车辆
手和铁质机件都粘在了一起
……
连队里给每人发放两套夏衣
他却只要一套
为的是能给国家省一点
他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
脸盆、漱口杯几乎掉光了搪瓷
也舍不得买新的
却在战友母亲生病时
送上10元现金
1962年8月15日
雷锋在执行公务时
不幸牺牲
他的生命
永远定格在了22岁
他们,也是雷锋
他们,也是雷锋
无论何时变迁
“雷锋”
从未走出我们的视线
春节长假的最后一日
因沙尘和降雪的影响
甘肃与新疆交接的区域能见度不足20米
连霍高速 京新高速的酒泉段
突然失去通行条件
极端天气导致4万多名旅客滞留
甘肃酒泉多地市迅速响应
这一夜 有居民家中留宿11位“临时亲戚”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的一位居民——王洋
腾出房间让滞留人员住宿
“出门在外都不容易
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在茫茫风雪的寒夜里
发生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
风雪无情 人间有爱
沿途居民真情出手 慷慨互助
令旅客踏上温暖的春运路……
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
甘肃共青团发出倡议书
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号召
全省各相关战线
迅速组建181支4677人的
重点领域青年突击队
累计招募青年志愿者2156名
危难时刻,青年担当
志愿守护,全力驰援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23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水高鹏
甘肃省第58位
西北师大第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02年,西北师大阳光服务社
发起建立“中国西部第一个
大学生干细胞无偿捐献库”
全校共8300余名学生志愿者
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
8名学生先后成功为白血病患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
奉献爱心、服务他人、回报社会
在陇原大地浸润爱心
传递爱心、激荡爱心
甘肃陇南文县二中学生——杜冬冬
见义勇为 挺身而出
勇救落水父子
金川集团物流有限公司车务段
运转乙班党小组长——刘垭墩
累计无偿献血37次
为他人带去了生命之光
甘肃医学院康复治疗学
2020级学生——朱军
发扬救死扶伤精神
积极参与列车急救工作
一个个“活雷锋”的身影
数不清,道不完
……
我们看到好人好事时
会想起他的名字
我们遇到困难时
会呼唤他的名字
我们帮助他人后
会留下他的名字
雷锋是一座丰碑
筑在一代代中国人心里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雷锋精神
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