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从用药安全到生活管理
心血管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从用药安全到生活管理
心血管病患者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时,需要特别关注用药安全和副作用管理。阿司匹林虽然能有效预防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但也存在出血风险。以下是一些关键注意事项:
合理用药
遵医嘱用药
服用阿司匹林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如果剂量过大,也会增加发生副作用的风险。
服药时间
阿司匹林每天需服用一次,什么时候服用比较好呢?
阿司匹林用于血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通常为每日服用1次。主要原因为:阿司匹林不可逆地阳断血小板的功能,其抑制作用在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大约10天)均存在。而人体内80%以上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就可以有效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此后,每天循环中约有10%的血小板更新,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抑制新生成的、有功能的血小板 。
什么时候服用目前没有定论,最重要的是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没有研究证实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多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并且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纠结在某一时间服药。
药物相互作用
胃肠道反应是阿司匹林常见的副作用,所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可能会损伤胃黏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前,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有轻度胃炎的患者,如果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地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另外,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若与其他药物合用,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像布洛芬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会增加发生副作用的风险。
出血风险的预防
定期检查
服用药物期间,要定期检查血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系列等,一旦出现出血、肝功能损伤等情况,可以尽早发现。
血小板图检测
血小板图(Platelet Mapping)是以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为基础、通过采取外周血进行检测来反应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的一种检测方法。
血小板图具有快速、可重复性强、不受肝素影响、与临床相关性好等优点,还可以分别测定各种药物的抗血小板效果。
血小板图的检测结果中,反应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主要有两个指标:
● 血小板抑制率(Inhibition rate,单位%),即有多少比例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被药物抑制了;
● 最大振幅(MAAA,单位 mm),即患者在服药后血液能够形成血块的最大强度,反映了患者残留血小板的功能。
通过这两个指标,医生可以结合临床症状,来评估患者发生缺血和出血事件的风险。
生活方式的调整
饮食建议
饮食上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一些不好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戒烟限酒
服药期间不能饮酒,可能会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
特殊情况的处理
忘记服药
人体内每天约有10%~15%的新生血小板,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保证新生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因此,偶尔一次忘记服用阿司匹林,体内仅有15%的血小板具有活性,对于抗栓作用影响不大,但连续漏服将会导致血栓风险增加。所以,如果漏服药可在第二天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切勿加倍服用,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会增加。
手术期间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如因某种原因(如手术、拔牙、出现出血或过敏、不遵医嘱等)突然停药,会使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尤其是血栓风险高的患者。研究表明,停用阿司匹林10~30天与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增加有关,停用阿司匹林是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停用阿司匹林也可导致急性血栓事件增加。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停药应十分慎重,请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
心血管病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合理用药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是确保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