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远离“怨气重”:4种表现和应对之道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18: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远离“怨气重”:4种表现和应对之道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似乎总是带着一股怨气,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满意。这种“怨气重”的人不仅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可能给周围的人带来负面影响。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怨气重”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01

怨气,从何而来?

在心理学中,“怨气”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持续的负面情绪状态,通常源于长期的挫折感、失望或不满。当这些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所谓的“怨气”。

“怨气重”的人往往有以下特征:

  • 内心自卑,喜欢讨好:“怨气重”的人往往内心自卑,他们没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他们感受到的自己是低价值的。因此,他们会过度付出,但是他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付出,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就好比一个瓶子里要溢出水,但是它里面本身没有水,所以他付出的时候,会有付出比感。

所谓的付出感就是付出的那个人,他的心理反应会是:我为了你才这样,你要回报我,如果你不回报我,你就是个坏人,你就道德有问题,所以我就要抱怨你,我就要恨你,我就要和你断绝关系。

比如,在一档综艺节目《奇葩说》中,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说过,喜欢是取,是拿,但爱是给予,爱是没有目的的。那现在我想说,上面案例中的王萍这种性格的人,她本身没有爱人的能力,或者她爱人的能力很低,因为她从小没有得到充足的爱,她本身是缺爱的,所以她不需要强行爱别人,讨好别人,她需要先爱自己。

  • 不愿意麻烦别人:一个愿意麻烦别人的人,是对别人,对关系有信心的人,如果一个人很少愿意麻烦别人,那可能在他的小时候,他对于别人经常是失望的,比如在父母和他的关系里,他有过太多失望。

即当他去麻烦父母的时候,父母并没有答应、满足他的要求,一次一次的失望,使得他不愿意再发出请求,不再相信关系,于是他就会对关系失望。

这种失望就会产生情绪,这种情绪就是怨气,这种积攒下来的怨气是会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在他和别人建立关系,维持关系的时候会时时刻刻的渗透出来。

比如,来访者马钧(化名),今年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走路弯腰驼背,经常垂头丧气,他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不愿意麻烦别人。马钧老家是农村的,以前家里经济情况不好,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独立了,因为他是家里的老大,他从小就很懂事。

但是他的人际关系很不好,他好像对周围的人都很冷淡,周围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老实人,但是和他深交的几乎没有。

马钧告诉咨询师,他觉得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少打扰别人,现在的人谁都不会心甘情愿的帮助你,不寄希望于别人就不会失望。

但是殊不知,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他已经是失望的,他已经表露出对于人生的失望和怨气了,而这份怨气是会让别人感受到的,别人会觉得他的内心是封闭和消极的,因此逐渐地,会下意识地远离他!

  • 不喜欢直接沟通:在我们的文化中,委婉、含蓄是一种美德,但是在沟通方面,很多时候,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拐弯抹角的表达不是不好的,是会给关系带来麻烦的。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不喜欢直接沟通,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你可以看到成年人是有逻辑思维能力,是有语言组织能力,是有语言表达能力的。

但是婴幼儿、小孩子是没有,或者不会的,当一个成年人不喜欢直接沟通,只希望别人理解自己,读懂的自己的时候,他就是在退行到婴幼儿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婴幼儿、小孩子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满自己的时候,就会有愤怒,这种愤怒其实就是怨气,同样的,当一个心理不成熟的成年人也是如此的时候,他也会表现出愤怒,表现出怨气。

除了在恋爱中,你可以在有的时候不直接表达以外,在其他的关系中,直接表达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关系中就会有矛盾和麻烦产生。

因为很多关系中,大家都是以成年人的身份在平等相处,更何况有的时候,我们还要追寻效率,所以直接表达,直接沟通,这是一种尊重,会让沟通变得顺畅,会让关系更加舒服。

  • 喜欢背后议论别人:怨气很重的人,经常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让别人给自己评理,甚至经常是让别人给自己“助力”,说自己的说得对,说自己做的好。

其实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就是把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引入一个“三角化”的模式里,把两个人的关系转化为三个人的关系,分解冲突和不满,以此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

内心自卑,心理不成熟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习惯,喜欢抱怨别人,怨气很重的人也习惯这样做。

真实状况是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很伤害人的,特别是被引入“三角模式”里,让评理、站队的那个人,因为他会两难,他会被成为一个被利用的“工具人”。

比如一个妈妈经常抱怨自己的丈夫,让孩子给评理,让孩子站队,这时候孩子会很难,他会很分裂,是站在妈妈一边,反对爸爸呢?还是在爸爸一边,对妈妈说不呢?

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单一的,好坏对立的,所以这样的划分对他的伤害是很大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这样利用,也是让人不舒服的。

02

怨气重的人,如何相处?

与“怨气重”的人相处,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以下是一些建议:

  • 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可能,尽量减少与“怨气重”人的直接接触,特别是在他们情绪不佳时。

  • 不要轻易承诺。避免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也不要轻易承诺帮助他们,以免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人”。

  • 学会倾听,但也要设定界限。如果他们需要倾诉,可以适当倾听,但也要明确表达自己的界限,避免被过度消耗。

  • 引导他们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可能,可以委婉地建议他们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更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 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感染。与“怨气重”的人相处时,保持冷静非常重要,避免被他们的情绪所影响。

  • 保持积极态度。尽量保持自己的积极态度,不要被他们的负面情绪所影响。

03

如何避免成为“怨气重”的人?

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当感到不满或失望时,要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而不是压抑或转化为怨气。

培养积极心态。尝试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不要总是聚焦于负面事物。

提高自我价值感。通过自我提升和正面反馈,增强自信心,减少自卑感。

学习有效沟通技巧。直接、坦诚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怨气的积累。

学会感恩。珍惜他人的付出,不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当感到愤怒或失望时,学会用健康的方式处理,如运动、冥想等。

设定合理期望。不要对他人或环境有过高的期望,学会接受现实的不完美。

培养独立性。不要过分依赖他人,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学会自我反省。当遇到问题时,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指责他人。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发现自己有“怨气重”的倾向,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04

结语:远离怨气,拥抱阳光

“怨气重”的人不仅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可能给周围的人带来负面影响。学会识别和应对“怨气重”的人,同时也要努力避免自己成为这样的人。记住,抱怨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的行为,积极面对生活,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充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