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挑战与应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41: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挑战与应对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日益严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总数持续上升,其中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占比逐年增加。面对这一挑战,国家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创新保护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01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总数持续上升,其中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占比逐年增加。这一现象不仅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02

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面对严峻的形势,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规范体系,加强法治实施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法治监督体系建设。最高人民法院也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为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法律层面,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为两部基础性法律,明确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和司法六大保护体系。此外,家庭教育促进法、义务教育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断完善,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03

“恶意补足年龄”:一个值得探讨的规则

针对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问题,专家建议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这一规则源自英美法系,其核心理念是:如果证据表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时具有恶意,能够辨别是非善恶,那么应推定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这有助于填补法律漏洞,对恶性犯罪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反对者则担心这可能侵犯未成年人权益,违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无论如何,这一讨论反映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深切关注。

04

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

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往往存在管教缺失、监护不力、教育不当等问题。据最高法介绍,2021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涉未成年人暴力案件中,被告人为留守儿童的占比22.94%,单亲家庭占比6.95%。许多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前缺失家庭关爱和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困惑疏于关心。

防治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学校应加强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应积极参与,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05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经验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正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副所长高文研究员在乌兹别克斯坦国际论坛上,介绍了中国在犯罪预防和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包括“枫桥经验”、预防青少年犯罪、严惩腐败犯罪等措施,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和赞赏。

06

未来展望:构建全方位保护体系

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治实施,创新保护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同时,也要注重预防和教育,从根本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和被侵权现象的发生。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他们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