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扎根教育数十载,两位退休教师的坚守与奉献
教师节特辑:扎根教育数十载,两位退休教师的坚守与奉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自古以来,教师就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节的设立更是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认可。
从孔子诞辰到现代教师节
教师节的设立,凝聚着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早在汉晋时期,孔子诞辰就被视为重要的节日,皇帝及官员们会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以表达对孔子的崇敬之情。1985年,国家正式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这不仅提升了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也进一步弘扬了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
退休教师的坚守与奉献
在这个特别的教师节,让我们聚焦两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何剑锋教授和胡仕芬老师。他们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
何剑锋:二十余载教坛耕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何剑锋教授,江西南昌人,196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他躬耕教坛二十余年,一直初心不改,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他主持省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一流本科教学团队,是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优秀指导老师。他主持并完成省科研项目十多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
在教学一线,何教授长期专注于机制和自动化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平均每年完成300多个标准学时的授课任务。他精心编写授课计划与教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在科研方面,他主持参加了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工作,荣获中国大学慕课优秀教学案例,并成功主持完成3项省级教改课题与教育规划课题。
何教授还积极投身学校转型发展,主导了宜春学院与西门子公司联合共建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实训中心这一重大项目,该中心总投资额高达140多万元。他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精心组织年轻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成功获批江西省首批省级教学团队。
在社会服务方面,自2020年起,他连续三年成为宜春学院科技特派员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了企业省级重点新产品项目的申报与验收工作。他的辛勤付出赢得了企业的一致赞誉,自身也荣获宜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的殊荣。
在学生培养方面,何教授长期引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悉心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在他的精心指导下,累计有123名学生收获了56项专利。在2018年,他带领学生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胡仕芬:退休不褪色,余热映晚霞
胡仕芬老师1958年从南昌师范幼师毕业后,先后在大余多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任教。1998年退休后,她选择回到水城幼儿园担任顾问,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光和热。她每天坚持站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孩子,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太婆老师”。
为了提升幼儿园的师资力量,胡仕芬退休后25年如一日,坚持每月2次给教职工上课,和老师们谈心谈话,并到课堂指导教学工作。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水城幼儿园锻造出了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
胡仕芬老师还积极参与扶贫助学活动,她先后结对帮扶了7个困难学生,不仅在经济上给予资助,还在思想上进行帮教。她常说:“能帮一个是一个”,这句话成为了她践行大爱的座右铭。
更令人敬佩的是,胡仕芬老师还许下诺言:百年之后捐献遗体,再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最后的一份力量。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崇高师德。
致敬与传承
在这个特别的教师节,我们向何剑锋教授、胡仕芬老师以及所有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相信,这些老教师们会以不同的方式继续关注和支持教育事业,为家乡的美好明天贡献余热。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年轻教师能够以他们为榜样,传承他们的优良传统,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让我们再次向所有教师道一声: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