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K4/6抑制剂克服化疗耐药,溶酶体靶向纳米粒子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CDK4/6抑制剂克服化疗耐药,溶酶体靶向纳米粒子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自噬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降解和循环系统,通过降解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来维持细胞稳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信号通路在癌症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期,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CDK4/6抑制剂克服化疗耐药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Longping Wen团队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CDK4/6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耐药治疗中的新策略。研究团队通过建立小鼠模型、SCLC细胞系来源的异种移植(CDX)模型和SCLC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DX)模型,发现CDK4/6抑制剂帕博西尼(PD)或瑞博西尼(LEE)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抑制SCLC肿瘤生长。
机制研究表明,CDK4/6通过AMBRA1-溶酶体信号通路诱导损伤性自噬,上调AMBRA1蛋白表达导致CDK6通过自噬降解,随后TFEB和TFE3核易位抑制导致溶酶体相关基因水平下调。此外,研究还发现CDK6在SCLC肿瘤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并与SCLC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相关。这些发现表明CDK4/6抑制剂联合化疗可能是SCLC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溶酶体靶向纳米粒子增强免疫治疗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Qi Liu团队则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溶酶体靶向纳米粒子,通过逆转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显著增强了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这种纳米粒子能够靶向肿瘤细胞的溶酶体,通过调控自噬信号通路,改变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具体而言,纳米粒子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和非典型II型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并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增强对放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敏感性。
未来展望
这两个研究团队的工作展示了自噬信号通路在癌症治疗中的巨大潜力。通过靶向自噬相关的关键分子和调控机制,可以克服化疗耐药、增强免疫治疗效果,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相信自噬信号通路将在未来的癌症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