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版“山与平原”的地理奇观
加拿大版“山与平原”的地理奇观
加拿大,这片神奇的土地,既有雄伟壮观的落基山脉,又有广袤无垠的大平原。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加拿大的地理分布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多样性。你知道吗?从圣约翰到维多利亚的距离竟然超过了七千公里,开车得昼夜不停地开上整整七天呢!不仅如此,加拿大还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如此辽阔的国土,不仅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加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可能。快来一起探索加拿大的地理奇观吧!
落基山脉:自然奇观与旅游胜地
加拿大落基山脉是北美大陆的脊梁,横跨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延绵4800多公里。其中,最精华的部分位于加拿大境内,包括班芙国家公园、贾斯珀国家公园和优鹤国家公园三大国家公园。这些公园不仅拥有壮丽的山景,还有冰川、湖泊、森林和野生动物,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班芙国家公园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国家公园,成立于1885年。公园内有蔚为壮观的冰川、冰原、温泉、湖泊以及高山草原和原始森林,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著名的弓河瀑布、梦莲湖和路易斯湖都是不可错过的景点。其中,路易斯湖被誉为“落基山脉的蓝宝石”,湖水呈现出独特的碧绿色,美不胜收。
贾斯珀国家公园是加拿大落基山脉中最大的国家公园,拥有众多冰川、冰原和湖泊。佩投湖是公园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湖水呈现出迷人的翠绿色,周围环绕着雪山和森林,美得令人窒息。此外,哥伦比亚冰原也是不可错过的景点,游客可以乘坐冰原探险号游览车,近距离接触万年冰川。
优鹤国家公园是加拿大最小的国家公园,但却是最精致的。公园内有著名的天然桥、翡翠湖和田螺溪等景点。翡翠湖因其湖水呈翠绿色而得名,湖水清澈见底,周围被雪山和森林环绕,美得如同人间仙境。
大平原:农业与资源的宝库
与落基山脉的雄伟相比,加拿大的大平原则展现出另一种壮阔。草原三省(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和曼尼托巴省)占据了加拿大中部的广阔区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加拿大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阿尔伯塔省是草原三省中人口最多的省份,约有406.7万常住人口,地理面积占全国的6.8%,省内90%的地区为平原。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天凉爽,阿省是加拿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加拿大石油、矿产、农业、畜牧业的核心产地,由于阿省的经济阿活跃,所以阿省只有联邦税5%,不需要缴纳省政府税。
萨斯喀彻温省以农业与畜牧生产著称,是加拿大重要的粮仓地带,也是加拿大主要的小麦、油菜、燕麦、大麦的栽种地。人口108.9万,居民大多为欧洲移民后裔,主要居住在该省南部大草原的一半,而北部的北方大部分森林茂密,人口稀少。
曼尼托巴省东部与安大略省接壤,西部与萨斯喀彻温省接壤,东北部与世界第二大海湾哈德逊湾接壤。它是唯一一个拥有海岸线的草原省份,也是大平原地区的一部分。丘吉尔港是加拿大唯一的极地深水港,连接着北美和亚洲之间最短的航线。温尼伯湖是世界上第十大淡水湖。曼尼托巴省是哈德逊湾盆地的中心,是哈德逊湾公司早期重要的贸易区域。许多河流和湖泊为毛皮贸易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时至今日,曼尼托巴仍然是加拿大的交通枢纽。
地理特征塑造加拿大生活方式
加拿大的地理特征不仅塑造了其自然景观,也深刻影响了加拿大人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落基山脉地区因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和户外运动天堂。而大平原地区则因其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耕地,成为加拿大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此外,草原三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阿尔伯塔省的石油资源,为加拿大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加拿大的地理环境也塑造了其独特的科技发展路径。在广阔的国土上,科技不仅推动了资源开发和农业生产,还促进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例如,为了克服地理障碍,加拿大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将东西海岸紧密连接在一起。在寒冷的北部地区,科技也被用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如开发适应极端气候的建筑和供暖系统。
加拿大深深扎根于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土壤中,并深受殖民统治影响。这样一个国家里,科学、技术和现代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本书梳理了加拿大19世纪和20世纪的科技发展脉络,并与加拿大的现代性这一主题紧密衔接起来。本书颠覆了一直以来关于现代性意义和体验的假设,探索科学技术如何为加拿大人构筑了栖身之所,使他们可以在其中以现代人的视角,想象未来,摒弃过往,重塑自身。
“西方科学和技术”作为“现代性”的代表,与现代化的历史及其问题密不可分。正如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因(Immanuel Wallerstein)所指出的,科学与技术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所谓凌驾。人类的起源故事与“现代”的理念紧密相连。例如,“科学”一词如今指代对自然界的现象和秩序进行有规律的探究,但这个词在16世纪和17世纪没有一致的对应词。我们所理解的科学范畴是现代的产物,它与进步和完美的意识形态紧密相连,但它也曾与厄运、不祥之兆和危险纠缠不清。
同样,“技术”这一概念,也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作为一种自主的历史力量,在公众所目睹的生产、运输和创新中形成的。因此,科学和技术(正如我们所理解的那样)承载着现代的矛盾。它们既代表了抽象的现代改良理想,也是改变甚至破坏传统规约、价值观念和自然环境的具体推动者,而这些改变和破坏又引发了反现代主义者、基础设施破坏者、工厂机器捣毁者、环保主义者等群体的愤怒和沮丧。
科学和技术被称为自由的工具,它们使人流、物流及信息流更加顺畅地跨越大洋和大洲。然而,它们也被用来对非西方民族进行分类、奴役和控制,具体化了“纯正”的观念——将现代物品与前现代文化对立起来,并将世界上非西方国家排进“被启蒙”国家的列表。
这些矛盾被铭刻在科学理论和技术中,而这些理论和技术又为泰勒主义等乌托邦式的社会和政治意识形态提供了核心隐喻;这些理论和技术以越来越抽象和量化的术语来描述人类关系,并激发了20世纪初未来派、达达派、爵士乐流派和精确主义等运动的现代主义审美。
扩大现代性的范围的思潮,逐渐成为对现代的批判观的一种回应。即应当探索多元化的现代性,应当寻求现代生活的多样性。这种回应至关重要,其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把现代性变成了一种全球现象,从而将现代变成全球历史的主题。这种回应也认可了人们在努力应对更大的历史进程并努力融入时,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行动和反应。
在这种观点中,利害攸关的是历史代表权和代理权,即世界各民族的人们根据自身的方式成为现代人的能力,从而完全参与到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中。但也有人会批判这些尝试,认为使现代性大众化的人实则倡导了自身的“现在主义”(presentism)判断,认为这些尝试者掩盖和淡化了现代性的概念,剥夺了该概念原本能带来的分析力。从这个观点来看,只有当现代性表示一个单一的(尽管可能有争议)过程或条件时,它才是一个有用的类别,即使不同的社会在不同的地方和时间有不同的体验,它们仍具有跨越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共性。
正如卡罗尔·格鲁克(Carol Gluck)所写,现代性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因为社会无法为自己选择另一种历史条件,这些社会经历的相似性使得现代性不可能有真正的替代品。
现代性的起源和优越性并非故事的全部。作为历史分析的一个类别,现代性对于全球各国人民的感染力才是它的巨大价值所在。现代性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塑造的,尤其是由一些处于边缘或弱势国家的人们塑造的。正是因为这些国家和人们的贡献,现代性才能成为桑贾伊·苏拉马尼亚姆(Sanjay Subrahmanyam)所说的全球性现象,“而不似病毒般流窜暴发”。现代性是受到有志之士青睐的,在欧洲之外也具有巨大响应;如果在研究中忽略了这一点,就只能在欧洲中心主义里打转,必然是看不到欧洲之外的地区和人民在一开始对现代性的期冀和贡献的。
现代,既是一种历史条件,也是一种历史愿景。本书旨在探讨加拿大现代性对世界的价值,以思考和描述加拿大的科学技术。本书始于这样一个前提,即现代性代表了一种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这种历史条件塑造了加拿大社会以及加拿大人自身的经历和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
现代性作为人类的一种生活形式和一种生存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加拿大,现代性与科技的交汇之处,也正是当代人沟通和表达其意识中的现代性、寻求实现其现代主义愿景,或对现代的各种焦虑和过度行为做出反应的场所。
科学和技术,正如其他意识层面的标准,使得加拿大人也内化了现代价值观、预设和态度,塑造了他们的选择和行动。类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其在现代性发展历程中的定位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至关重要。通过研究现代性概念的历史用途及其与科学技术的联系,学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般的历史经验,本书只是加拿大历史的经验。本书采用三个部分和子章节讲述具体对象,来阐明加拿大与科技的关系,并将其置于现代世界特有的更大的国家和跨国发展之中。
传统上,加拿大的科技史在国别或主题的历史编纂学资料中都不曾占据中心地位。
然而,正如贝丝·罗伯逊(Beth Robertson)在本书第4 章所述,来自边缘地带的观点能有效地对目前的科技,甚至是加拿大本身的叙事发起挑战。例如,本书从多重视角向读者展示了加拿大的地理边境——北部地区(The North)。蒂娜·阿德考克(Tina Adcock)和安德鲁·斯图尔(Andrew Stuhl)分别在本书第2章和第11章中说明,关于加拿大北部地区的科学报告和探索许可,是如何同时增强和削弱加拿大在北大西洋地区的统治权和认知权。这两章节及布莱尔·斯坦因(Blair Stein)的第12章,都证明了加拿大对北部地区的政治和文化主张往往是微弱无力的。避开加拿大漫长而寒冷的冬天而选择“阳光胜地”会让加拿大人变得“不够加拿大”吗?像候鸟一样去温暖的地方过冬是对加拿大的背叛吗?加拿大学者经常提出“技性科学”(Technoscience)和加拿大北部地区的讨论,将其视为国家的公共事业,同时也支持软实力和硬实力自上而下的表达方式。但是这些手段是否精确?要知道,这些手段表面上可以用来支持国家权威,也可以轻易(有时是无意中)让人看到国家这一宏伟“建筑”的“墙体裂缝”。
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向加拿大的其他边境,那里的科技史则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国家“墙体”的不稳定性和多孔性。在追求实践的过程中,人类、非人类和工业制品在其门槛之间自由流动。在本书的前两章,有像理查德·金(Richard King,1810-1876 年)这样的英国民族学家和乔治·帕尔默·普特南(George Palmer Putnam)这样的美国探险家来研究加拿大北部的人类和自然种群。国家或州政府有时会充满怀疑地审查这些外国人。同时,加拿大的标本、科学家和技术远远超出了加拿大的边界,这些人与物的流动勾勒出了令人熟悉又惊讶的轨迹。从以上简短的边境探险和考察中,我们
总之,加拿大的地理特征不仅塑造了其自然景观,也深刻影响了加拿大人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落基山脉地区因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和户外运动天堂。而大平原地区则因其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耕地,成为加拿大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此外,草原三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阿尔伯塔省的石油资源,为加拿大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