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中生李灏睿:从患者到健康理念传播者
深圳高中生李灏睿:从患者到健康理念传播者
“真没想到高尿酸有一天也会找上我,并‘陪伴’我直到现在。”李灏睿说。他是一名高中生,也是一名高尿酸血症患者,自14岁时被诊断出高尿酸血症那一刻,便开启了漫长的抗尿酸之路。
近年来,年轻痛风患者逐渐增多。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作为大家眼中的“老年病”,痛风缘何不断“找上”年轻人?
“00后”“10后”痛风患者不断增多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病理基础,由高尿酸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急性症状则为痛风。”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内一区主任杜亮亮说。
多地一线医生反映,年轻痛风患者在不断增多。“有的高中体检,几百个孩子中,有10多个孩子尿酸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医生王柳说,“今年6月到7月,因为尿酸高来就诊的患者中,14岁到18岁的就有10多个,20多岁的患者几乎每天都能遇到。”
2022年,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发布的一项针对五万多名3至19岁儿童青少年开展的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23.3%,男孩高于女孩;在非超重、超重、肥胖和极端肥胖者中患病率分别为18.2%、37.6%、50.6%和64.5%。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很多人认为痛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忽视了其危害。”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病风湿病科副主任王建文告诉记者,痛风患者会出现脚痛、关节红肿、剧烈疼痛等症状,严重的话会影响睡眠,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损伤关节,累及肾脏等器官。
多重因素助推痛风成“隐形杀手”
业内人士认为,痛风日益年轻化,有多重原因。
不少年轻人认为痛风是“老年病”,缺乏足够认知,错过早期治疗的“时间窗口”。一些年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长期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常常是体检时才发现尿酸过高,随后被确诊。
不少年轻人对高尿酸的危害所知甚少,认为这只是“小毛病”。“平时喝了啤酒后,第二天手和脚会痛,但周围不少人都这样,就觉得没啥,忍一忍就过去了。”23岁的成都市民陈先生说。
“患者早期尿酸水平超标时,如果及时就医得到有效调节,可以避免发展成痛风。”王柳说。
杜亮亮告诉记者,近年来,发生痛风的年轻人增多,其中不少年轻患者体重超标,有不良饮食习惯,长期过度摄入高脂肪、高嘌呤食物。
“孩子上高一,平时住校读书,我们觉得他很辛苦,周末回到家,一家人就变着花样做吃的,一天三顿大鱼大肉,碳酸饮料不离手,晚上还要吃烧烤当宵夜,没想到让娃娃‘吃’出了痛风。”来自四川的一名家长懊悔地说。
业内人士认为,针对高尿酸和痛风的社会干预体系仍不甚健全。“例如,缺少针对青少年的大规模、周期性血尿酸检测;在诊疗上,不少缓解痛风治疗的药品明确标注适用于18岁以上的患者,针对低龄患者的药物还比较缺乏。”一位临床医生坦言。
有专家指出,不少年轻患者患有高尿酸血症合并肥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需要同时进行干预,但当前干预体系仍相对单一,尚未形成合力。
防治关口需前移
业内人士指出,要使年轻人群远离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需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健全社会防控干预体系。
“要通过科普讲座等方式,提升年轻人对高尿酸、痛风的认识程度,倡导吃动平衡的生活方式。”杜亮亮说。
多位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建议,在青少年体检中增加血尿酸检查,以便早诊早治。如果调整生活方式后,尿酸水平仍降不下来,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进行干预。
除高尿酸血症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其他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年龄也在提前,需警惕“共病”多发的趋势。
“高血脂、尿酸高等存在相互影响。如肥胖会影响肾脏功能、尿酸代谢,进而导致高尿酸血症。”王建文认为,针对当前年轻人代谢性疾病“共病”多发的问题,可探索开设多学科门诊、加快研发适合年轻群体的药物,建立家—校—医联合防治体系,积极进行早期干预。
专家提醒,患高尿酸血症的年轻人需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及结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主任许辉建议,年轻人要健康饮食,控制摄入的总热量,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甜食,适当限制摄入高嘌呤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建议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
控制体重也是降尿酸的有效手段。王建文建议,年轻人要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四川省营养学会心理营养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江军还呼吁,面对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孩子可能会产生焦虑、自卑等情绪,学校和家长应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鼓励孩子积极面对。
从患者到健康理念传播者
“真没想到高尿酸有一天也会找上我,并‘陪伴’我直到现在。”李灏睿告诉记者,他在初中的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数值高达587μmol/L。医生告诉他,长期高尿酸会损伤肾功能,还会形成痛风结石,并建议他“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和多喝水。”
作为一名中学生,李灏睿和其他同学一样,喜欢美食,也爱喝碳酸饮料、奶茶。但是医生的话时常在他耳边警醒,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抗尿酸之路。此后,他每天喝碱水,尽量少吃动物内脏、海鲜,少喝碳酸饮料、奶茶等,并经常性地运动。尽管如此,李灏睿还是一直无法摆脱高尿酸血症的困扰,尿酸数值时低时高,最低也依然有470μmol/L。
“我与高尿酸血症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控制这个恼人的问题,希望找到一个既能保证学业又能保持健康的平衡点。虽然有听医生的话,但是却依然一直无法摆脱高尿酸血症带来的困扰。”李灏睿说。
李灏睿想着自己的尿酸高可能和自己平时的饮食结构有关,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权威资料,并在父母的帮助下研究营养膳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每天摄入一定的全谷物食物,可以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尿酸、降低血脂,还能保护心脏、稳定情绪,能给身体带来诸多益处。
于是,他开始每天吃一部分全谷物,再加上有效的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经过复查尿酸终于降到430μmol/L,这是他查出高尿酸以来最低的一次。“真是太开心、太有成就感了。”李灏睿高兴地说。
俗话说:久病成医。虽然年纪很小,但这些年来,李灏睿对于高尿酸血症的了解越来越深,加上自己也会去查阅相关资料,对于高尿酸血症的危害、早期预防和科学控制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学校学习期间,李灏睿发现身边的很多同学从没测过尿酸,也不了高尿酸血症及其危害性,于是他在学校里开展了针对青少年关于高尿酸血症的调查,他花了几天时间做了一张简单的宣传海报,并设计了调查问卷二维码嵌入海报,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邀请身边的一百多个同学参与填写调查问卷。
通过这份调研,李灏睿发现,在参与问卷调查的这些人中,对高尿酸血症有了解的不足一半,大部分受调查的学生都知道高尿酸对身体健康有危害,但对于哪些食物会导致高尿酸,哪些行为可以降低高尿酸,了解得并不全面。
“我是班里的膳食委员,我觉得有义务向同学们科普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和做好早期预防、控制,并推广全谷物饮食的益处。”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在高一两个班进行了宣讲,主题是“远离高尿酸,多食全谷物”。“听完我的宣讲之后,同学们反响很好,都说假期要去医院检测尿酸,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帮到同学们远离疾病,健康饮食,真的很欣慰。”李灏睿自豪地说。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不均衡,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高尿酸的人群也呈逐渐低龄化的趋势,其中不乏中学生,而许多中学生从未做过尿酸的检测,直至成年后痛风发作才意识到早已患有高尿酸血症。
4月20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福田区侨乡社区开展“世界痛风日”公益义诊活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科主任王梅英告诉记者,她在门诊接诊过不少年仅十来岁的低龄高尿酸血症患者,“这与小孩子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中学阶段的孩子饮食比较丰富,喜欢喝奶茶、碳酸饮料,同时因为课业繁重,运动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尿酸升高。”为此,她呼吁将中小学体检中加入尿酸的筛查,做到早筛查早干预。
在此次义诊活动中,李灏睿和他的小伙伴——深圳国际交流书院的袁梓轩,以患者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也加入到了义诊宣传活动,与现场专家团队一起,为市民科普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防治知识,推广全谷物饮食。
李灏睿表示,“听说深圳将建设全国首个全谷物饮食示范城市,我希望自己接下来能联合更多学校共同开展全谷物饮食科普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全谷物的益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一定能够战胜高尿酸血症的困扰,共同迈向更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