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点设计奖”事件反思:学术打假路在何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点设计奖”事件反思:学术打假路在何方?

引用
雅昌艺术网
1.
https://m-news.artron.net/news/20240602/n1138224.html

2018年5月,西安美术学院发生了一起因抄袭引发的学术诚信事件,一位教师因抄袭德国红点设计奖作品而被取消副教授职位。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学术打假机制和设计领域诚信问题的深入思考。

事件回顾

西安美院一位教师作为特殊人才被破格晋升副教授,但随后因网友举报其在德国工业设计“红点”奖中的作品涉嫌抄袭而被取消任职资格、撤回奖金和解除聘用。红点设计奖是由德国设计协会创立,每年吸引超过60个国家、1万件作品投稿参赛,得奖作品有机会在德国埃森的红点博物馆展出。

学院的问题

西安美术学院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学术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认定了抄袭行为。然而,这一事件引发对破格晋升审核机制的反思:破格晋升前的认定和审核是否应该更加严格和透明?据了解,红点奖的权威性和学术性在近年已走下坡路,获奖率超过四分之一,作为学术权威的院方领导集体应有了解的渠道。但“工业设计界的奥斯卡”这样口头性的随意认定,外行说法,是一部分浅薄传播者的粗浅认识,是否有让领导者、把关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自身专家身份降为普通百姓?

关于抄袭者

从资料看,抄袭者博士在读且国际大奖等身。学识不可谓不高。 这样的履历可以说达到了知识分子所能达到的较高层次,位列象牙塔顶端。但就是这样一个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根据他送展的作品与原作者提供的作品对比中,我们看到相似程度惊人。


红点奖获奖作品(局部)与英国插画师 Russell Cobb (拉塞尔·科布)作品对比

被抄袭者也表示“整个事件触目惊心并展现出毫无任何道德的状态,是非常可耻的”。这样的行为抄袭者就不怕有朝一日被人发现吗?其次,在事件显露之后,当事人不思悔改,试图通过联系、欺骗和威胁原作者获得授权的方式蒙混过关,以及编造设计委托方等谎言面对媒体与网友。以“为中国艺术界做出重要贡献”而自称“伟大艺术家”的当事人,职业道德何在?

学术打假路在何方?

此次事件以西安美术学院及时正确的处理结尾,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未结束。如果不是网友举报,如果不是被抄袭者恰恰致力于打假而表现出不妥协,如果不是如网友所说的“撞到枪口上”那么这样的谎言是否将永无揭开之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术造假是学术界的顽疾。屡禁屡犯的原因就在于学术成果与职称评定,职称评定与物质利益过于紧密挂钩,导致了相关利益方前赴后继。由个案到一般,我们可以预见:如果没有一整套严谨的学术筛查、遴选机制;如果无法把学术研究和职称评定做合理的平衡;如果不能把学术评定的人、物、事等各种资源做有效的分配;如果一线学术研究人员的晋升通道没有得到多维度安排,这样的造假事件不会是最后一例。

所以,如何引导学术研究往正方向行进,如何提高学术造假者的造假成本进而杜绝野蛮生长,如何充分发挥各级学术委员会和职称领导组织的学术把关作用,如何引入纪检部门的监督而不是仅仅通过网友举报实现打假,都亟需学术界思考。学术打假需要长期进行下去,如何对学术打假已有的体制机制进行“打补丁”以堵住漏网之鱼,则是学术界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深刻思考的当务之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局外者,院方的处理公告作为权威的印证完全能够让我们倒推事情的种种真相。追求一次事件的真实性不该是此次闹剧留给我们的最终意义,在我看来,网络发达的今天,敬畏学术、敬畏观众是留给相关利益方的根本启示。

本文原文来自雅昌艺术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