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探秘
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探秘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闻名。这里有雄伟壮观的峰林、细腻柔美的峡谷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如此,丹霞山还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古越先民的生活遗址、众多的摩崖石刻和碑刻等。快来一起探索这座“地学国粹”的奥秘吧!
独特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地貌形态,其特点是山体呈现红色的蜂窝状,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燃烧的火海。这种奇特的地貌是由于地质历史上的河流侵蚀和岩层崩塌形成的。在丹霞山,你可以看到这些红色的砂岩山体,层峦叠嶂,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丰富的历史文化
丹霞山不仅拥有奇特的地貌,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这里有古代寺庙、碑刻、摩崖石刻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丹霞山的别传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寺庙,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建筑,寺外还有丹霞摩崖石刻群,记载了丹霞山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丹霞山不仅拥有奇特的地貌,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生长着许多珍稀的植物,如丹霞梧桐、丹霞兰等,它们的色彩斑斓,给丹霞山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同时,丹霞山也是各种动物的天堂,生活着如云豹、猕猴、白鹇等珍稀动物。行走在丹霞山,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最新发现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贾凤龙教授团队与韶关学院的贺爱兰教授团队,在丹霞山的探索之旅中,分别揭开了2个水生甲虫新种——陈氏佐藤淘甲、丹霞阿牙甲,1个蜘蛛新种——黑盾球蛛的神秘面纱。
截至目前,丹霞山已累计迎接了48个世界新物种的“落户”,其中包括24种植物、17种动物,以及7种菌物和微生物,共同编织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画卷。
保护现状
得益于广东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丹霞山拟建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科考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专家团队深入丹霞山腹地,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调查研究。
项目启动以来,成果斐然,不仅发现了数十个动植物和菌物新种,更对丹霞山独一无二的地貌环境中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丹霞区系”这一全新概念,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丹霞山“红石公园”的传统印象。丹霞山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构筑的丹霞生物区系将成为继丹霞地貌命名地之后的第二张极具全球价值的科学名片。
丹霞山,这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蜘蛛等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沃土。目前,丹霞山已记录的蜘蛛种类上百种,其中新种就有4个,包括丹霞呵叻蛛、丹霞华盾蛛、丹霞大斑蛛以及此次发现的黑盾球蛛。蜘蛛作为陆地上最为多样的捕食者之一,在生物防治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丹霞山,这座粤北明珠,正等待着我们前去探秘。让我们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领略丹霞山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