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果降糖之说无科学依据,食用不当可致中毒
银杏果降糖之说无科学依据,食用不当可致中毒
银杏果,这颗被誉为“活化石”的种子,承载着3.45亿年的地球记忆。在中国,银杏果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被赋予了诸多养生功效。然而,近年来,关于银杏果能治疗糖尿病的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这一说法是否真的有科学依据呢?
银杏果的营养成分与药理作用
银杏果,又名白果,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其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72.6克/100克,是常见坚果的3~4倍,蛋白质含量约为13克/100克,膳食纤维含量为2.19克/100克。此外,银杏果还含有一些抗氧化成分,如黄酮类、多酚类以及萜类物质。
从药理作用来看,银杏果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等。现代临床研究还发现,银杏果可用于治疗肺结核、细菌性阴道病及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然而,这些功效与糖尿病的治疗并无直接关联。
银杏果与糖尿病的关系
目前,科学研究并未发现银杏果具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相反,银杏果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成分,如白果酸、氢化白果酸等,食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反而危害身体健康。关于银杏相关的降脂降压研究主要集中在银杏叶提取物,而不是银杏果,且大多数研究结论是没有效果。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银杏果并不能直接治疗并使其“奇迹消失”。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要盲目相信银杏果能降脂降压,如有血脂血压问题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银杏果的食用安全性
虽然银杏果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其食用安全性不容忽视。银杏果的肉质外种皮含有银杏酚、白果酸等有毒成分,种仁中含有微量的氰甙,这些都是有毒的。此外,白果中的4'-甲氧基吡哆醇也被认为是主要毒素,具有维生素B6的拮抗作用,会导致机体缺乏维生素B6而出现中毒症状。
生食银杏果很容易中毒,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12小时,最长可达16小时。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惊厥、口唇发绀、口吐白沫、四肢强直、呼吸加快、腹痛、腹泻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或呼吸困难。儿童和婴幼儿尤其要注意,有报道称幼儿生食510粒即可引起白果中毒。
为了安全食用银杏果,需要去除肉质外种皮和硬种壳,然后放在锅里加水煮沸,除去膜质内种皮。当只剩下白嫩的种仁时,将中间的心(绿色胚芽)去掉,再煮至彻底熟透后,毒性可有所降低。即使经过处理,成年人每日食用量也应控制在10粒以内,儿童则应控制在5粒以内,婴幼儿则应禁止食用。
结语
银杏果虽然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其对糖尿病的治疗并无科学依据。同时,银杏果的食用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银杏果的养生价值,不要盲目相信其治疗功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的治疗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控制病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