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港罗泾港区一期开港,打造全国首个智能化改造码头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33:5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港罗泾港区一期开港,打造全国首个智能化改造码头

2024年8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正式开港,标志着上海港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罗泾港区一期不仅设计年吞吐量达到260万标准箱,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当下最前沿的码头技术,为传统码头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

近年来,上海港连续14年位居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2023年更是突破4900万标箱。然而,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压力,以及全球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趋势,上海港必须不断创新和升级,才能保持其国际枢纽港的地位。

罗泾港区一期的建设,正是上海港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该项目巧妙地利用废旧材料建造新码头,旧结构资源利用率高达70%,体现了绿色建造的理念。在运营方面,码头所需的岸桥、轨道吊、智能水平运输车(AIV)等设备均为纯电力驱动,辅以智能充换电机等绿色节能技术,实现了作业过程的“零碳排”。

智能化是罗泾港区一期的另一大亮点。码头综合运用信息、传感、通讯等技术,由“智慧大脑”统筹运营。这个“智慧大脑”就是首次国产化转型应用的智能营运管控(NEO-TOS)系统。该系统基于国产数据库、国产操作系统和服务器,利用自动控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实现了岸桥、轨道吊及AIV的智能化运转。

例如,系统可以根据现场生产指令及AIV电量,自动安排AIV执行换电程序,整个换电过程仅需8至10分钟,且无需人工干预。智能水平运输车(AIV)则有别于传统的磁钉定位方式,仅依靠自车感知识别系统与算法等进行识别、导航,即可实现不同角度下多方位精准感知,做到全场无循迹的自动引导,自动驾驶级别达到L4。

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码头的运营效率。一期工程采购的45台主要设备均正常运行,可达到14条作业路、24个自动化箱区的生产规模。码头生产环节全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操作,昼夜最高调试生产量超过4000标准箱。

值得一提的是,罗泾港区一期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港口项目,更是一个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典范。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方案。例如,上港集团哪吒港航智慧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BTOPS3.0系统,不仅在罗泾码头成功应用,还将在上海港的其他件散杂货枢纽码头推广,并已中标秘鲁钱凯港港口信息化项目,将智慧港口的中国方案推向世界。

未来,上海港还将加快推进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小洋山北侧开发等重大港口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将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进一步提升上海港的综合竞争力,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上海港的智慧港口建设,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竞争,更是为了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在全球航运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上海港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努力实现从“大港”到“强港”的跨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