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提醒:冬至时节警惕致命性胸痛
王建安提醒:冬至时节警惕致命性胸痛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王建安近日提醒,在冬至时节,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寒冷引发血压波动。他强调,胸痛、胸闷、心慌等症状是心血管疾病的典型预警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他还建议患者按时服药,监测各项指标,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心血管疾病在冬季高发,尤其是冬至前后,寒冷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研究显示,冬季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夏季高出2-3倍。因此,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特别是致命性胸痛的症状,对于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四种致命性胸痛,及时识别是关键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心肌组织长时间供血不足,进而引发细胞坏死和心功能不全。通常,心肌梗死是由于动脉痉挛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起,血栓会导致冠状动脉闭塞,使心肌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
- 胸痛: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通常位于胸骨后部,或心前区,可以向左肩、臂、颈部、下颌和上腹部放射,疼痛多为压榨性、紧缩感或烧灼感,程度较重,持续时间通常超过10~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
- 恶心和呕吐: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可能被误认为是消化道问题。
- 出汗: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大量出汗,皮肤湿冷。
- 呼吸困难: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损,肺部可能出现淤血,引起气短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约1/3的心肌梗死患者症状不典型,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能只表现为出汗、呼吸困难、疲乏无力等症状。因此,出现这些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就医。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撕裂,导致大出血和重要脏器血供受损。主动脉壁由三层组成,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中层及外膜,形成夹层。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24小时内死亡率高达25%。
- 胸痛:多位于胸部正前后方,呈撕裂样疼痛,难以忍受,常为突然发作。
- 其他部位疼痛:可能伴随其他部位的疼痛,表现为撕裂样或刀割样持续难以忍受的锐痛。
- 伴发热症状:内膜撕裂导致体内致热源暴露,可能出现发热症状。
急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是由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引起的严重病症,导致血流受限,影响肺部正常功能。
- 胸痛:患者常经历剧烈胸痛,因血液不能正常流经肺动脉。
- 呼吸急促:肺部血液供应受阻,导致气促。
- 其他症状:包括咳嗽、咳血和心率增快。
气胸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压迫正常肺组织,导致气短、胸痛等不适。大部分自发性气胸患者常有运动、屏气、提重物等诱因,病人会突感一侧胸痛、憋气、呼吸困难。
冬至时节,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保暖是关键:寒冷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规律服药:坚持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过度饮酒和暴饮暴食。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在寒冷环境中长时间运动。
情绪管理: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的情绪波动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一旦发现,立即就医
心血管疾病发病急、进展快,一旦发现胸痛、胸闷、心慌等症状,不要拖延,立即就医。早期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患者和家属应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等,以备不时之需。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但通过合理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其危害。特别是在冬至时节,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守护自己的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