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推荐:宝宝腹泻时如何正确使用口服补液盐
首都儿科研究所推荐:宝宝腹泻时如何正确使用口服补液盐
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钟旭丽副主任药师提醒家长,宝宝腹泻时应及时使用口服补液盐III,以预防和纠正脱水。口服补液盐是治疗轻至中度脱水的有效手段,但具体用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及脱水程度确定,并在必要时结合医嘱调整。
什么是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是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脱水的药物,主要由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和葡萄糖组成。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补充丢失的钠和钾离子,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可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葡萄糖则有助于促进钠和水的吸收。
口服补液盐的种类及适用情况
目前常见的口服补液盐有 ORS Ⅰ、ORS Ⅱ和 ORS Ⅲ。ORS Ⅲ是新一代产品,其低渗配方更适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能减少呕吐、高钠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儿童腹泻轻中度脱水治疗的首选。
如何正确使用口服补液盐?
配制准确: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清洁的容器将适量的口服补液盐粉末溶解于温开水中,确保浓度合适。如果配好的溶液凉了,可通过隔水温热的方法加热,不能直接往溶液里添加热水。不要将一袋分成几次溶解,因无法准确拆分,会影响渗透压和电解质浓度。
少量多次:不要让孩子一次性大量饮用,而是每隔几分钟给予一小口,一般在 4 - 6 小时内喝完规定的量。
观察孩子的反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口唇湿润度、尿量等,以判断脱水是否得到改善。如果孩子出现频繁呕吐、拒绝饮用或脱水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使用口服补液盐的注意事项
不可随意调整浓度:自行增减补液盐的用量或改变水的比例,可能会影响补液效果。
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不要在补液盐溶液中添加果汁、牛奶、糖等,以免影响渗透压和吸收。
保存方法得当:配制好的溶液应在 24 小时内饮用完毕,超过时间应丢弃重新配制。
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重度脱水、频繁呕吐无法口服补液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的患儿,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居家护理要点
预防和纠正脱水:患儿自腹泻开始就应口服补液盐Ⅲ或米汤加盐溶液【每500ml加细盐1.75g(约为1/2啤酒瓶盖)】,按需饮用,确保宝宝无脱水症状。
合理饮食:腹泻尤其是水样泻患者的理想饮食以含盐的淀粉类熟食为主,以补充能量和电解质,避免高糖、高脂和高粗纤维食物。饼干、酸奶、汤、熟制蔬菜也是较好的选择。部分患儿因腹泻可能发生一过性乳糖酶缺乏,最好避免牛奶摄入。粪便成形后,饮食可逐渐恢复正常。
合理用药:蒙脱石散有助于缩短急性水样便患儿的病程,减少腹泻次数和量,比较安全,且可保护肠道黏膜。益生菌也有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使用前需要详细读其说明书,注意保存条件、溶解时的水温。
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孩子频繁呕吐,喝水就吐,不喝也吐,那就暂禁食水两小时,让胃肠休息一下,这个时候勉强喂水只会加重呕吐。2小时后尝试喂温水,最好是冲配好的口服补液盐水,一次10到15毫升,间隔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再喂一次。
母乳喂养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增加哺乳次数,少量多次哺乳,来增加孩子液体量摄入,预防脱水;奶粉喂养的孩子,只要不是奶粉过敏导致的腹泻,可以减量喂养而不是停掉。
不建议用运动饮料、红牛,或者没有稀释的柠檬水、果汁等代替口服补液盐,也不建议用家庭自制的糖盐水和米汤代替,因为电解质成分比例配制不合适都可能会引起严重问题。
总之,口服补液盐在儿童腹泻脱水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密切的观察是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家长应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在孩子出现腹泻时能科学应对,保障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