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管理新要求:企业担主责,员工重预防
职业健康管理新要求:企业担主责,员工重预防
职业健康管理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健康工作,2024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的通知》,强调要推动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
企业层面的职业健康管理
企业是职业健康管理的主要责任主体,需要建立全面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世界钢铁协会提出的职业健康管理六大基本原则,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方向。
首先,企业领导层要做出明确承诺,将职业健康作为重点工作,分配必要资源,建立全面的职业健康战略。同时,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轻工作相关疾病。这包括识别和评估职业健康风险,实施必要的防护措施,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及建立健康监控体系。特别要注意关键性安全工作,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不会影响工作安全。
此外,企业还应注重心理健康管理,通过开展压力管理和精神健康支持项目,帮助员工应对工作压力。同时,企业要建立注重健康的文化,鼓励员工参与健康管理活动,提供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让员工能够自由表达健康方面的担忧。
个人层面的健康管理建议
对于职场人来说,良好的健康管理习惯是预防职业病、保持工作状态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健康管理建议: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提高工作效率。
适量运动:长时间久坐对颈椎和腰椎有害,建议每天抽时间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或健身。运动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还能缓解工作压力。
健康饮食:避免高油高盐食物,多吃粗粮和绿色蔬菜,保持饮食均衡。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减轻肠胃负担,提高身体免疫力。
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合理释放压力。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与信任的人交流。
定期体检: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案例分析
某大型制造企业在实施职业健康管理计划后,员工职业健康素养显著提升,职业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企业通过建立健康监控体系,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以及改善工作环境,成功打造了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都有了显著提高,企业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职业健康管理不仅关乎员工的健康,也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和个人都应重视职业健康管理,建立全面的健康管理体系,培养良好的健康管理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