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煎饼和临沂炒鸡,舌尖上的非遗美味
沂蒙煎饼和临沂炒鸡,舌尖上的非遗美味
“临沂炒鸡”和“沂蒙煎饼”,这两道美食在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中大放异彩,不仅展现了临沂的饮食文化,也让全国观众领略到了沂蒙山区的非遗魅力。
沂蒙煎饼:从“铁鏊子”到“煎饼花”
“家家支鏊子,户户烙煎饼”,这句流传已久的话,生动地描绘了沂蒙山区的饮食传统。在沂蒙山区,煎饼不仅是日常的主食,更凝结着沂蒙人民的智慧与情感。
煎饼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匠人的巧思。选用优质小麦粉,加水调成糊状,然后在鏊子上均匀摊开,烙制成薄如蝉翼的饼皮。金黄酥脆的煎饼,可以搭配鸡蛋、火腿、蔬菜等多种馅料,口感层次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在当代,沂蒙煎饼更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的徐海霞,将传统的煎饼制作成玫瑰花形状的“煎饼花”。这一创新不仅让煎饼的身价从每斤5元上涨到数十元,更让销路拓展至全国各地。
临沂炒鸡:从“杀鸡待客”到“炒鸡大赛”
“中国炒鸡看山东,山东炒鸡看临沂”,这句在当地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临沂炒鸡的地位。在临沂,炒鸡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临沂炒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据传,这道菜由曾任清皇宫御厨的徐子华晚年在家乡枣庄所创。徐子华利用自己多年的烹饪经验,将本地草鸡与薄皮辣椒巧妙结合,创制出了这道香辣可口的佳肴。
临沂炒鸡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选用优质土鸡,经过腌制、炒制、炖煮等多道工序,再加入姜片、葱段、蒜瓣、干辣椒、花椒等香料,最后调味收汁。鸡肉鲜嫩多汁,香辣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在临沂,炒鸡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临沂人热情好客,每当有贵客到访,主人家都会“杀鸡待客”,这是最隆重的礼节。如今,这一传统在临沂的炒鸡大赛中得到了延续。临沂每年都会举办炒鸡大赛,吸引众多厨师同台竞技,将炒鸡文化推向新的高度。
临沂炒鸡和沂蒙煎饼,这两道非遗美食,承载着沂蒙儿女的勤劳智慧,也凝聚着临沂的历史味道。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传递着沂蒙精神的温度。在新时代,这两道美食正以创新的姿态,续写着临沂饮食文化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