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口罩回收 变废为宝

创作时间:
2025-01-21 16:56: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口罩回收 变废为宝

随着香港取消口罩令,大量囤积的口罩如何处理成为市民面临的新问题。香港一家设计工作室将废弃口罩回收再造成学生凳,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为学生提供了实用的座椅。

随着香港政府于2023年3月1日取消口罩令后,市民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家中储存的大量口罩?虽然口罩成为疫情期间的必需品,但解除了口罩令后,许多市民发现他们手上的口罩无法再使用,却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或回收。

疫情后口罩囤积 丢弃口罩恐需数百年分解

疫情期间,口罩成为了防疫的重要工具,市民不仅购买了一次性口罩,还囤积了大量口罩。然而,随着疫情缓和,香港市民不再需要频繁地使用口罩。这些屋企储存的口罩,相信当中有不少人是早期买下的「仓底口罩」,一直埋藏在家中的深处。

根据香港的人口总数(750万)和劳动力总数(400万),在疫情期间每天使用400万个到600万个口罩,每个口罩重约2克到3克,每天在堆填区丢弃的口罩数量约为10到15吨。根据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2019的统计数字,废塑料是香港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第三大成分。即弃口罩主要材料的不织布及过滤层、橡筋等都是塑料材料制造,因此香港的即弃口罩数量令人担忧。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市民选择直接将这些口罩扔掉,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一次性口罩中的塑料和其他材料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才能分解,这对于香港这样一个资源有限的地区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学生籲學校加強環保教育 有工人望政府立法規管

身为家庭主妇的刘太表示,疫情期间,口罩成为了家中的必需品。但现在疫情好转,家中有很多旧口罩,不确定该如何处理它们,也不清楚是否还有效用,但有时候怕浪费也会先用再说。她指出,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相关措施,帮助市民做出正确的处理。亦有大学生张小姐指出,大部分年轻人关心环保,但对於口罩回收的方法却知之甚少。她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供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相关的回收指引,让她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清洁工表示,希望有更多专用的口罩回收箱,以减低他们的工作负担。(廖倩怡摄)

任清洁工的黎小姐表示,现时仍然每天都在街上见到被丢弃的口罩,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清洁工作量,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他指出,需要更多的垃圾桶和专用的口罩回收箱,这样他们可以更方便地回收、处理这些废弃物。亦有清洁工卢小姐表示,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相关法规的制定。如果有法律要求市民正确处理废弃口罩,并提供相应的回收设施,工人的工作将更加顺利,同时也能保护环境。

废弃口罩变成櫈 團隊處理超過10噸口罩

Gaau1 Up Design Studio(佰事得设计工作室)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设计工作室,透过体验、创作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塑料价值的认识。团队认为塑料是一种珍贵的材料,需要长时间的加工和大量的资源才能生产。然而,市场上存在许多低品质的塑料产品,这造成了公众对塑料普遍存在「廉价、低劣、即弃」等观念。为了改变这种观念,团队通过塑料升级再造的创作来打破刻板印象。

自2017年起,团队开展了各种不同类型塑料的创作,包括建筑物瓦片和小型玩具陀螺等。他们在工作室进行研究,同时也与不同的设计师和中小学师生合作,共同设计出独特作品。通过这些创作和合作,团队致力于改变公众对塑料的观念,将其视为一种有价值的材料,并提倡塑料升级再造的概念。他们希望借此促进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同时提高人们对塑料制品的欣赏和重视。

Gaau1 Up共同创办人许浩锵表示,2022年底,随着疫情开始有缓和的迹象,团队尝试使用口罩作为版材进行实验。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成功地利用口罩制造出学生凳。有非政府组织主动联系了他们,他们与熟悉的庇护工场合作,将全新但已过期的口罩绵线和铁绳取掉,然后进行加工和处理,例如按口罩颜色等分类。团队与庇护工场的合作已经成功处理了超过10吨的口罩。他表示,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至少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坚持本地制造 含艺术和环保意识

许浩锵表示,除了与庇护工场的合作外,团队与本地眼镜店和环保团体合作。团队的主要特色在于他们的产品全部在香港本地制造,包括原材料和生产工厂,百分之百是香港制造。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所制造的口罩学生凳具有半透明的特点,近距离观察时会呈现出蓝白色的透光效果。此外,这些学生凳的凳框都是由回收的小学废弃材料制成,团队制造的口罩学生凳不仅具有独特设计,还能有效利用废弃材料,为香港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收的口罩制成学生凳,具有半透明特点,呈现出蓝白色的透光效果。(网上图片)

2020年成立公司至今, Gaau1 Up处理大约20吨塑料。在2022年,团队所制造的口罩凳展示于香港观塘的发现号艺廊,团队以四张用回收口罩所制作的凳子,代表疫情下住在劏房的一家四口在挤拥的环境底下生活,其中一位成员患病就很容易感染到全家,甚至乎传染到「同单位」的邻居。 这些由回收口罩制成的凳子标价为2500元,许浩锵表示,价格远高于传统凳子的价格,因为回收口罩及制作的过程成本较高,每张凳子需要使用约600个口罩和1m x 1m的口罩板,而且需要使用版裁机和破碎机将樽盖变成胶粒,不过口罩凳子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艺术和环保意识的产品,它们既是实用的家具,又具有社会意义,提醒人们关注疫情和环境议题。

每张凳子需要使用版裁机和破碎机将樽盖变成胶粒。(网上图片)

口罩櫈前無先例 團隊選擇堅持理念

许浩锵表示,自2022年底,团队目前已成功制作超过约20张学生凳。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升级再造产品行业并不常见,团队面临着没有先例可供参考的困难。当遇到挑战和困难时,例如处理机器故障等问题,团队往往需要主动向前辈寻求帮助。他指出,团队也意识到在现今社会,轻工业的发展面临困难,因为越来越少香港人愿意从事这份工作,更多人倾向从事金融等行业。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团队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和目标,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团队相信通过创新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这个由本地制造、回收塑料制成的口罩学生凳不仅具有环保意识,还能提供实用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而可持续的座椅选择。


Gaau1 Up共同创办人许浩锵(网上图片)

本文原文来自香港教育大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