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汉社区包粽赛龙舟,湖北多地传承端午民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59: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汉社区包粽赛龙舟,湖北多地传承端午民俗

农历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到。这个传统节日因楚国诗人屈原而闻名,千年来,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活动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屈原的故乡,感受最纯正的端午节氛围。

包粽子:传承千年的美味

武汉市武昌区白沙洲街道城南社区近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比赛。居民们五人一组,拿粽叶、加料、包裹、捆绑……一双双巧手下,清香的粽叶和晶莹的糯米很快变成了可口的粽子。居民张阿姨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包粽子比赛,比在家里一个人包开心多了。”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相传,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哀悼他,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


赛龙舟:激昂的水上竞技

2024年“甲辰龙腾 盛世中华”全国龙舟大联动活动暨湖北省龙舟公开赛(黄石阳新站)决赛在阳新县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启动。莲花湖上,一艘艘龙舟犹如色彩斑斓的出水蛟龙,在宽阔的湖面上奋楫争先,飞速“狂飙”。湖岸边,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

阳新的端午节赛龙舟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超过两百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阳新县就举办了全县端午龙舟赛活动。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历来莫衷一是,各地百姓比较采信为纪念屈原的说法。《续齐谐记》中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雄黄画额:驱邪避毒的传统

武汉植物园推出丰富的游园文化活动,展示端午节传统习俗。孩子们可以在活动中体验浴草药、系彩丝、包粽子,雄黄画额、粽叶探秘、巧制香囊等传统习俗。

画额,传统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绘扇赠扇:传递友谊的雅致

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居委会与育才家园小学开展“社校联动”,三十多名社区志愿者走进校园,和师生们一起迎端午。学生们在各类展台前体验传统端午文化,如编织蛋兜、印染蒲扇、缝合香包等。

古代,端午有赠扇风俗,寓意“扬仁风”。两晋时期,扇子是文人士大夫的随身用品,成为风雅的标志,赠扇更是友谊深厚的象征。后来,唐太宗在端午亲自题写两把“飞白扇”送给臣子,并赠言“庶动清风,以增美德”,端午赠扇便流传开来。


挂艾草:祈福纳祥的仪式

武汉市武昌区白沙洲街道堤东社区开展“悠悠艾香溢佳节,丝丝情意系端午”活动,25组亲子家庭参与活动。花艺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制作蒲艾花束的意义,并指导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不一会儿,一束束精美的艾草花束就呈现在了大家眼前。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挂艾草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