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老年人存在抑郁情绪,如何守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成老年人存在抑郁情绪,如何守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老龄发展报告2024——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蓝皮书显示,我国26.4%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6.2%的老年人有中重度抑郁症状。这一数据背后,是数千万老年人正在经历的心理困境。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关注和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课题。
孤独感: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最大威胁
孤独感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困扰,长期陷入孤独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引发认知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等躯体疾病。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23.76%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受,其中4.75%的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值得注意的是,农村老年人感到孤独的比例比城市老年人高8.7个百分点。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晶指出,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婚姻家庭、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此外,社会参与、文化生活、主观年龄等因素同样重要。
- 婚姻家庭:丧偶和独居老年人更容易感到孤独,而婚姻满意、代际关系和谐的老年人则较少感到孤独。
- 经济状况:自评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孤独感更强烈,相反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孤独感较少。
- 健康状况: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感到孤独的比例高于没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数字技术: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新钥匙”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正成为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工具。蓝皮书显示,全国36.6%的老年人会使用智能手机,其中使用最多的功能是网络聊天、看新闻和视频。短视频是老年人最常用的互联网应用之一,且与心理健康各项指标有积极关系。
李晶表示,大部分老年人能在合理时间范围内使用短视频应用,每天使用时长不超过4小时。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喜欢观看健康养生、亲朋好友动态、时事新闻等内容。相比于被动接收信息,主动参与内容创作更能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
如何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
提高数字素养:构建全面覆盖的老年数字教育政策体系,实施针对性的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增加社会参与:鼓励老年人参与家族活动、社区服务等,扩大社交圈。调查显示,参与家族活动越多的老年人越不孤独。
加强家庭支持: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提升家庭成员间相互扶持的责任意识。子女的精神支持比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更有益。
发展文化生活: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如老年大学、兴趣小组等,满足其精神需求。
建立社区服务平台:加强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结语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作为子女,我们不仅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为社会,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支持体系,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拥有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让我们携手行动,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充满关爱和理解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