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独特理念加临床实效,获政策大力支持
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独特理念加临床实效,获政策大力支持
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庞国明认为,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的防控具有巨大的优势,建议制定我国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独特优势
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控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和择时防发”的慢病防治理念,对慢病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积极作用。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强调“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和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更好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质量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的临床实践
以一例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患者龚某某,女,63岁,因家中琐事繁多,情绪波动较大,导致胃痛频发。初起时疼痛尚能忍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逐渐加重,并伴有嗳气、反酸等症状。曾服用西药治疗,但效果不佳,遂求助于中医。
经中医辨证施治,诊断为胃痛(肝胃不和)。治疗方案采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的方剂,包括北柴胡、黄芩、姜竹茹、枳实、桔梗、泽泻、白术、茯苓、木香、姜厚朴、甘草片、姜半夏、炒白芍等中药。患者服用7剂后,胃痛明显减轻,嗳气、反酸等症状也有所改善。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党参片,以增强健脾益气之力,继续服用9剂以巩固疗效。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医保局、药监局近日发布《进一步做好门诊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首批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8类慢性病纳入长期处方目录,符合规定的患者可开具最长不超过12周的长期处方。医保参保人员开具长期处方时,提前开药天数由5天放宽至7天。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理论到实践,从临床效果到政策支持,中医药都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随着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相信中医药将在慢性病防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