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暴富者热衷犀牛角,生态危机加剧
越南暴富者热衷犀牛角,生态危机加剧
近年来,越南暴富者对犀牛角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将其视为奢侈品和解酒良药,导致犀牛角价格飙升,偷猎行为猖獗。据统计,仅在过去几年就有上千头犀牛因此丧命,使得这一物种濒临灭绝。尽管医学界早已证明犀牛角并无神奇疗效,但这种需求依然存在,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保护犀牛刻不容缓,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打击非法交易。
越南:全球野生动物贸易的重要枢纽
越南是全球野生动物贸易的主要目的地和中转站。根据环境调查署(EIA)的数据,2003年至2019年期间,越南至少有15779头大象、610头犀牛、228只老虎和65510只穿山甲死于人类之手。尽管越南和中国都采取了措施禁止野生动物贸易,但非法交易仍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变得更加隐蔽。
犀牛角市场的惊人利润
在越南北部的泥坷村,野生动植物司法委员会(WJC)的一项调查显示:该村在2015年至2016年期间涉及多达907头大象、579头犀牛和225头老虎的货品交易。2021年,来自非洲的生犀牛角在越南可以卖到每公斤4.3万美元,这比WJC2017年报告的一公斤1.76万美元到2.23万美元的价格高得多。
偷猎与走私:全球犀牛种群的威胁
近年来,因为偷猎者的猎杀和栖息地被人类活动破坏,爪哇犀成为了全球最濒危物种之一。国际犀牛基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地的爪哇犀目前仅存76头。日前,当地警方逮捕了6名偷猎者,该团伙疑似掌握了乌戎库隆国家公园的最新数据,并对爪哇犀进行猎杀,因此警方和园区工作人员怀疑有内部人士向他们泄密。
文化因素:错误认知驱动市场需求
在越南,人们认为犀牛角可以治疗宿醉甚至癌症。这种错误认知推动了犀牛角的需求,使得非法交易持续存在。尽管医学界早已证明犀牛角并无神奇疗效,但这种文化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成为保护犀牛的主要障碍之一。
国际社会的应对与挑战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多次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野生动物。在非洲,一些国家设立了国家公园和动物保护区,并配备野生动物巡护员,以监督和打击非法盗猎与交易。东南亚国家也通过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大打击野生动物走私力度等措施,应对日益猖獗的野生动物非法贸易。
中国的积极行动
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中国在助力全球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政策法规,包括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扩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对野生动物保护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和严厉的依法打击行动。中国对濒危物种走私案件的打击成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乔伊斯评价“中国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结语:全球合作是关键
面对犀牛角非法贸易带来的生态危机,全球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公众意识,并加大执法力度,才能有效遏制非法交易,保护濒危犀牛种群免遭进一步威胁。这不仅关乎犀牛的生存,也关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