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不是伪科学:澄清三大误解
心理学不是伪科学:澄清三大误解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通过实验、测量和个案研究等方法,探索人类认知、情绪、能力和人格等方面的规律。然而,心理学常常被误解为伪科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对于人类心理现象而言,心理学研究包括认知(感知觉、意识、记忆、思维)、动机、情绪、能力(智力、情商)、人格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实验法、测量法(问卷、量表)、个案法(心理咨询师的咨询个案),与统计学、神经科学紧密结合。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为什么心理学被认为是伪科学?
1. 过于“高大上”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心理学很多实验与神经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比如脑电,研究人类某种情绪往往结合脑电发现情绪的脑区。但脑电技术不是普通人可以掌握的,而这些研究与日常生活几乎完全割裂,即便是心理学专业,也有很多没有接触。
电极帽图片
2. 心理学被滥用
互联网上和现实中不少人打着心理学的幌子卖鸡汤和成功学,很多心理类畅销书,如《FBI读心术》等,就是这一类型。再比如,你是否用过一些记单词软件,里面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进行实验时候使用无意义音节,可以理解为背诵电话薄(电话号码还有一定规律),而我们学习单词是有意义、有规律的,如果你对记忆曲线真跟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样,那永远别想学会英语。
3. 心理学被神秘化
将心理学神秘化,与求签问卦、星座占卜混在一起。之前遇到一个高中心理老师就是如此,采用曼陀罗绘画,我了解不多,只知道藏传佛教有这项修行。此类活动心理学意义几乎没有,游戏猎奇成分倒是很大。
为什么很多理论看似深奥,实质很普通
1. 翻译问题
“看似深奥”,很多情况下是翻译的问题。我曾经读过两个不同翻译版本的《梦的解析》,一个英译中,一个德译中,而弗洛伊德是最初是用德语写这本书。两个译本读起来完全不一样。而且,译者对这个领域是否专业影响也很大。
2. 心理学的实用性
一个理论过于深奥而导致只有专业精英理解,这不是心理学想要的。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最后还是要辅助人类改善生活。我个人认为,理论越贴近生活,价值越高。
3. 传播者理解不足
另一个让心理学理论看起来“实质普通”的可能,那就是传播者自己本身没能准确理解,然后为了“接地气”硬套显得普通,我接着一些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咨询机构都是如此。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