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教你如何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职场纠纷
市人社局教你如何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职场纠纷
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2024年度十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典型案例,涉及网约家政工劳动关系认定、劳动合同解除、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等方面,聚焦“职场霸凌”“劳动碰瓷”“全员竞业”等问题。这些案例不仅为规范劳动市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树立了重要标杆,同时也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指南。
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途径,主要适用于以下类型的争议:
-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如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申请人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 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 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具体流程如下:
提交申请: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
受理审查: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符合受理条件的,会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
开庭审理:仲裁委员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开庭审理,听取双方陈述,审查证据。
裁决: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作出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案例解析:加班费支付争议
以2021年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十大典型案例之一为例:
蔡某于2017年12月11日入职某影院技术服务公司,担任工程师。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月工资标准为12000元。2019年12月6日,蔡某因个人原因离职。离职时,因2018年度累计有休息日加班70小时未调休,蔡某向影院技术服务公司提出要求支付上述70小时的休息日加班费。影院技术服务公司虽认可蔡某存在上述加班事实,但认为,根据其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手册》的规定,加班倒休周期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次年3月31日,逾期未倒休,视为放弃相应权利,公司将不予支付加班费。双方就此发生争议,蔡某于2020年2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决支持蔡某的仲裁请求,要求影院技术服务公司支付2018年度休息日加班费9655元。这一案例表明,用人单位不能通过规章制度的规定来免除其法定的加班费支付义务。
维权注意事项
保留证据: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注意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邮件等重要证据。
了解法律法规:熟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
及时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寻求专业帮助:在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或者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工会等机构咨询。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通过上述案例和解析,希望广大劳动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劳动争议仲裁的相关知识,在遇到职场纠纷时,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