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疾病防治技术及发病原因详细解读
狐狸疾病防治技术及发病原因详细解读
随着狐狸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狐狸疾病防治成为养殖户关注的重点。本文将详细介绍三种主要的狐狸疾病:梭状骨关节炎、脊髓性脑脊髓炎和传染性肝炎,包括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疾病防治指导。
梭状骨关节炎
致病机制
该病的病原是狐体红,也叫狐脐炎。本品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具有较高的抗酸及醚性,对乙醇有较好的抗性,可用70.4%的来苏水,2%的氢氧化钠,20%的漂白粉等杀菌剂。
在4℃时,能使豚鼠、鸡及人的卵红血球凝集。
临床表现
6至7日的潜伏感染,表现为体温增高,流鼻涕,腹泻,眼结节震颤等。患者会表现为对刺激的反应比较敏感,出现烦躁不安、抽搐性肌肉收缩等症状。其后表现为共济失调,精神萎靡,发育迟缓,偏瘫及截瘫,持续2至3日,常致患者死亡。当这种疾病发展成为一种慢性疾病时,它可能造成母马流产,难产,并在分娩数日之内死去。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用二花末、沙棘、蓝绿原、大青叶等药物,口服一只五克,每天两次,连续三至五天。
防控措施
强化防疫措施,定时进行消毒处理,对从境外进口的病禽进行适时的隔离,严格执行一个月一次的检疫措施,确保不发生疫病。
脊髓性脑脊髓炎
致病机制
该病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力传染病,在8~10个月龄的小狐狸中最容易感染,其致死率达10-20%。成年狐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由于饲料不足、长期生病等原因,其发病后的死亡率较高。发病季节以夏、秋两季为多,多为散发型。
症状
发病后的狐狂性增加,持续的时间较长,发病过程中局部肌肉出现痉挛性的收缩,节律时急时缓,随后空洞变大。发病初期,患侧有抽搐、咀嚼等症状,并有大量的白色泡沫液从口腔内排出。偶尔,小狐狸会大叫三至五分钟,然后生病的狐狸要么死去,要么平静。患病的狐狸在平静之后,就会继续趴在地上,对外界的刺激、食物和叫声毫无反应。在疾病发作之前和之后,病狐会出现绕圈现象,在笼内走动,乱咬乱咬,双眼无神,甚至会出现视力障碍,整个过程可达2至3天。若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造成母狐的自然流产、分娩困难和幼仔在分娩数日之内死去。
防治
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药物,多采用针对症状的药物。用药物可以让患病的狐狸进入20-25个小时的深度睡眠,但是服用药物后,许多案例又会复发,最后死去。对轻度脑脊炎的狐,应予以单独隔离,并在剥离过程中加以观察。为了消灭这种病毒,养狐场应该采用综合的动物卫生标准,定期对地面,笼,工具和员工的衣服进行杀菌。
传染性肝炎
致病机理
也叫蓝狐、银狐感染性肝炎,是一种以腺嘌呤内体病毒为主要致病因子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区域性的传染病。虽然其发病与死亡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以夏季和秋季最为适宜。该病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皮肤、粘膜等途径传播,也可经母体或母体传染给子代。这种病毒会增加皮毛类的毒素,从而引起成人皮毛动物的疾病。若在自然环境中传染,其潜伏时间最少为10~20天;通过人为途径传染的话,其潜伏期为5至6日。疾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急性型
主要症状为拒食,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至41度或更高,最后致死,病狐呕吐,欲举,持续时间短于3-4日,最后因意识衰竭而死。许多时候,患病的狐狸毫无征兆地死去。
亚急性症状
患者的症状是情绪低落,四肢无力,四肢无力,浑身颤抖。后肢虚弱,很快就会变得虚弱,眼睛和口腔粘膜呈现贫血、黄疸,后腿不完全瘫痪甚至是瘫痪,患病的时候,患病的狐狸的身体温度超过41度,并且会伴随着心血管的堵塞,心率可以达到100-120次/min,心率不稳、乏力。如果患者的身体表现出了这些表现,那么在经过一段时期之后,这些症状就会重新浮现出来,并且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患者的身体也会呈现出深棕色的颜色。病狐的尿色是深棕色,精神状态和精神状态都会发生变化,患者的身体往往比较孤独,发病后会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会被关在笼子里,或者会有攻击性的疾病。
慢性型
临床表现无显著和波动性,发病后常有食欲减退或短暂消退,消化道机能障碍(即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身体日渐瘦弱、温度短期上升,通常长期患病可持续到屠宰。
预防和控制
缺乏特异性的疗法。对于患病的蓝狐和小狐狸,可以肌内注射维他命 B (12),每次的用量是350-500微克/支,小狐狸的用量是250-300微克,连续3-4天,在喂养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叶酸,每次0.5-0.6 mg,连续使用10-15天。对有病的狐狸及可疑病狐狸进行检疫直到屠宰,对其所处的栏位进行全面的消毒,并用10%-20%的漂白粉对场地进行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