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独居人口将破2亿,如何破解孤独感?
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独居人口将破2亿,如何破解孤独感?
“一个人过生日,吃蛋糕,祝自己生日快乐。”“远嫁,过年的时候,我老公一家人欢聚一堂,有的人打麻将、有的打扑克、有的去找朋友玩,只有我跟女儿躲在房间,看着外面下雪。现在最怕的就是过年。”“在上海,五一放假从家里回来,1号线上,被一对上海母女抢了座位,并指着我的脸骂‘你快去死,你这么脏’,一个人在上海工作,忍不住掉眼泪,倔强地站在她们面前直到她们下车。下车后,坐在站内椅子上嚎啕大哭,并且,最近正在处理离婚的事,因为老公出轨。感觉全世界只剩我自己可以依靠。”
这些真实的故事,来自都市青年的日常生活。孤独,这个看似简单的词语,却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被赋予了沉重的内涵。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独处,更是心理上的隔绝,是渴望连接却无法触及的无奈。
孤独感的蔓延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家庭户口抽样总数接近50万户,其中“一人户”的占比约为16.77%。贝壳研究院《新独居时代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独居人口数量预计将达到1.5亿至2亿人,独居率超过30%。其中,越来越多青年人成为独居者的一员,20-39岁的独居青年将从2010年的1800万增加到2030年的4000-7000万人,增长约1-2倍。
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诺瑞娜·赫兹在她的研究中指出,孤独感的蔓延并非偶然。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城市变得越来越富裕,城市的移动速度也在加快。诺瑞娜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全球32个城市在1990年初和2007年的步行速度,发现中国广州的生活步调加快了百分之二十,新加坡更是加快了百分之三十。
“与过去相比,我们与他人一起做的事情少了。城市成为一个非常孤独的地方,一个人甚至不认识自己的邻居。而越来越空心化的农村社区也会让留在那里的人感到非常孤独。”诺瑞娜说。
打破孤独的枷锁
面对孤独,我们并非无计可施。从建立社交网络到培养兴趣爱好,从参与志愿服务到职场社交,每一种方式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建立社交网络
在豆瓣上,与独居有关的小组成员均过万,其中“当代独居者50个生存挑战”小组成员已经超过11万。这群习惯了独居、缺乏生活激情的人们热衷于通过接受各种挑战找回真正的自由,比如挑战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游。
培养兴趣爱好
运动、艺术、阅读……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却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运动有助身心发展,到附近的泳池游泳或打一小时球,可令你身心舒畅,而且更有助保持健康。”
志愿服务
“学会与人分享,与友共聚。世界上需要你伸出同情之手的人数以万计,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参加各类的义工服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诺瑞娜·赫兹在她的研究中指出,参与志愿服务不仅能帮助他人,更能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归属感。
职场社交
“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中的友谊对幸福感至关重要。那些在工作中有‘挚友’的员工,不仅更有可能享受每个工作日,这一比例几乎是其他员工的两倍,而且他们报告高社会幸福感的可能性也比其他人高出近50%。”职场社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专家建议
诺瑞娜·赫兹建议,通过富有同情心的人工智能、社区和职场创新来应对孤独。她强调,政府应该在地方和国家层面上为公园、公共图书馆、青年俱乐部、社区中心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为人们提供物理场所来聚在一起,一起做事情。
“身处高位确实容易感到孤独。但孤独并非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不过是一种需要坦然面对并妥善应对的代价。而且,孤独并非不可战胜。更重要的是,应对和化解孤独感——主动寻求和付出爱——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回报。”
面对孤独,我们无需逃避。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就算全世界都离你而去,你依然可以依靠自己。”让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