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古城: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泰宁古城: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泰宁古城,这座被誉为“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自公元958年建县以来,泰宁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奇迹,成为闽西北的一颗璀璨明珠。
千年古镇的历史印记
泰宁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当时升归化场为归化县。到了宋元祐元年(1086年),邑人叶祖洽状元奏请朝廷更改县名为“泰宁”,自此开启了这座古镇的辉煌篇章。泰宁古城地处闽江上游,是连接闽、赣两省的重要枢纽,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城内保存着尚书第、昼锦门等历史遗存,以及九口古井,较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和街巷肌理。2022年8月,泰宁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入选福建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试点县。
科举文化的璀璨明珠
泰宁古城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其科举文化的辉煌成就。在北宋时期,泰宁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奇迹,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这种科举盛况在全国都极为罕见,充分展现了泰宁古城浓厚的文风和教育传统。
尚书第:明代官式府第的典范
作为泰宁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尚书第(又称“五福堂”)是明代官式府第的代表作,展现了明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严谨布局。尚书第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邸,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五幢建筑组成,形成“三厅九栋”的格局。
每幢建筑都由门厅、中厅、后厅三部分组成,厅与厅之间以天井相隔,既保证了通风采光,又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建筑的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尤其是门楼上的砖雕,栩栩如生,展现了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艺。2006年,尚书第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传承:梅林戏与非遗博览苑
泰宁古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古城内驻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林戏,这是一种源于清乾隆年间的戏曲形式,融合了徽剧与当地民间小调、客家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古城内的梅林戏艺术传承中心,经常性地开展惠民演出,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这一古老剧种的魅力。
此外,古城内还设立了福建(泰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集中展示了泰宁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泰宁大龙擂茶、梁氏拓印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现了泰宁的历史底蕴,也为古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保护与开发:古城焕发新生
近年来,泰宁县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深化文旅融合,统筹推进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2021年,泰宁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4.5亿元,采用“微改造”的方式,对古城进行保护性开发。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古城内120余栋历史建筑得到了保护和修缮,朱子巷、狮子巷等30余条古城街巷、10余处牌坊整治提升,培育“一乡一馆”等主题馆32家和“工艺美术大师一条街”、大金湖鱼城等特色街区。古城内还集聚了夜游、夜唱、夜娱、夜市、夜购、夜养等特色业态,使古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旅游价值:免费开放的文化盛宴
泰宁古城免费向游客开放,建议游览时间为1-3小时。古城内不仅有丰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存,还有众多特色店铺和美食,是体验泰宁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好去处。无论是漫步在古意盎然的街巷中,还是品尝一杯地道的泰宁擂茶,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千年古镇的独特魅力。
泰宁古城,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生活相融,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诉说着这座古镇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