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同济医院推荐:脚踝扭伤正确处理法
华科同济医院推荐:脚踝扭伤正确处理法
在日常生活中,脚踝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占比高达10%~30%。如果不重视或处理不当,简单的崴脚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甚至造成永久性损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专家们推荐采用“POLICE”原则来处理踝关节扭伤,以促进快速康复。
为什么踝关节最易扭伤?
踝关节作为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为保证日常活动的灵活性,结构复杂,所以最易发生扭伤。在扭伤类型中,85%为外踝扭伤。踝关节扭伤后,临床表现为疼痛、踝部肿胀、皮下瘀斑、皮温升高,患肢无法负重或行走。
踝关节扭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POLICE原则
建议遵循“POLICE”原则,用简单的5个步骤完成踝关节扭伤的正确处理。
P(Protection,保护):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受伤部位再次受伤,也不要采取错误的措施给脚踝带来二次伤害。
OL(Optimal Loading,适度负荷):受伤后患肢不能一直不活动。实践证明,合理的负荷会加快局部血运,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建议在受伤后2~3天之后,患肢无痛或轻微疼痛下进行。
I(Ice,适当冰敷):扭伤后48 h内采取冰敷。冰敷能降低组织温度,减轻组织肿胀及疼痛。这里的冰敷指冷敷,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防止冻伤。建议在冰袋外包裹一层薄毛巾,覆盖在脚踝上。单次冷敷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为宜,2次之间至少间隔2 h。
C(Compression,加压包扎):可以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这样能减轻患处的出血,防止渗出的体液渗入组织内部,促进其吸收。
E(Elevation,有效抬高):扭伤后要将患肢抬高至高于心脏的位置,这样有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减轻肿胀。
踝关节功能锻炼方法
研究表明,扭伤过踝关节的人,易形成“惯性崴脚”,临床上称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其发生率高达20%。加速踝关节康复是护踝必修课。对于关节,我们追求“功能至上”,下面教大家3个简单功能锻炼方法,锻炼踝关节的灵活性及稳定性。
踝泵运动:平躺、大腿放松,缓慢有力地尽最大角度勾脚,然后用力向下绷脚,每个动作停留5~10秒。每天2~3组,每组20~30次。
360度旋转运动:坐在椅子上或床上,双脚悬空,并保持膝关节屈曲。旋转踝关节,以大脚趾为主导在空中书写字母表的任意一个字母。每天2组,每组30~40次,持续3~4周。
提踵训练:双脚与肩同宽站立,用椅背或墙面作为平衡支撑。缓慢提踵,体重平均分布于双下肢,维持该姿势3秒,缓慢恢复到起始位置。每天3组,每组10~15次,坚持3~4周。
如何有效预防踝关节扭伤?
虽然踝关节扭伤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有效预防:
平时不穿高跟鞋:高跟鞋会让踝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增加扭伤风险。
运动前充分热身:热身能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增加整体的协调性。
坚持体育锻炼:加强身体素质,多做平衡训练,提高身体感受器的敏感性。
合理使用护具: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时,可佩戴合适的护踝等防护装备。
踝关节扭伤看似小事,但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长期影响。遵循“POLICE”原则,结合功能锻炼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踝关节永久性损伤,促进快速康复。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