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食品竟是牙结石的罪魁祸首!
高糖食品竟是牙结石的罪魁祸首!
“哎呀,医生,你看我这牙龈都出血了,牙齿也松动了,是不是得什么大病了?”65岁的李大妈焦急地询问着牙科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医生给出了诊断结果:“李大妈,您这是严重的牙结石问题,导致了牙周炎。您平时喜欢吃甜食和油腻食物吧?这些都容易导致牙结石的形成。”
牙结石,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口腔问题,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据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二科副主任医师许桐楷介绍,牙结石是口腔问题中一个常见的挑战。它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引发牙周炎和龋齿。研究表明,高糖食品是牙结石形成的一大诱因。
牙结石的形成:高糖食品的“助攻”
牙结石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牙菌斑附着在齿龈沟2至3天以上,细菌开始吸收唾液中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就会逐渐沉积水形成牙结石。第一天的牙菌斑主要由细菌组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质会开始形成结石。持续约2至3天内,这些矿物质的积累逐漸增加,最终形成硬质的牙結石。
高糖食品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助纣为虐”的角色。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高糖食品容易附着在牙齒表面,提供細菌生長的營養源,進而促進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形成。例如糖果、蛋糕、饼干等高糖食品,以及面包、面食、米食等高淀粉食品,都是牙结石的“帮凶”。此外,碳酸饮料、柑橘类果汁、某些类型的茶和咖啡等含酸性物质的饮料,也会侵蚀牙齒表面,使其更容易附著食物殘留和細菌,進而促進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形成。
高糖食品:口腔健康的“隐形杀手”
高糖饮食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0亿人患恒牙龋齿,5.14亿儿童患有乳牙龋齿。高糖食品的摄入与龋齿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糖分在口腔中会被细菌转化为酸,这些酸会逐渐破坏牙齿,导致龋齿。持续大量摄入游离糖、氟化物接触量不足以及刷牙不能清除菌斑,会导致龋齿和疼痛,有时还会导致牙齿脱落和感染。
除了龋齿,高糖饮食还是牙周病的重要诱因。牙周病影响牙齿周围和支撑牙齿的组织,特点为出血或牙龈肿胀,疼痛,有时会出现口臭。较严重时,牙龈会与牙齿脱离,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据估计,全球近19%的成年人口患有严重的牙周病,全球病例数超过10亿例。
如何预防牙结石?
预防牙结石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洗牙:洗牙是预防牙结石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洗牙过程中,牙医会使用特殊工具和设备彻底清洁牙齒表面和牙床上的牙菌斑和牙結石。通过去除这些堆積物,可以防止細菌的滋生和牙結石的形成。
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或牙间刷清洁牙齒之間的間隙,有助於去除食物殘留和牙菌斑,減少牙結石的形成。另外,适当使用口腔漱口水可以清潔口腔、殺死細菌,降低牙結石的風險。
饮食控制:减少摄取高糖和高淀粉食品,例如糖果、甜点和面包等,可减少口腔中细菌的营养来源,从而降低牙结石的形成风险。增加摄取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能够刺激唾液分泌,有助于清洁口腔,降低牙齿表面的残留物。
补充充足水分:适当喝水有助於口腔內的自我清潔,能夠有效減少牙齒表面的食物殘留。此外,水的流動能夠冲走口腔中的細菌和殘留物,減少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形成。
定期口腔检查:牙医可以通过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牙结石的存在并进行清除。此外,口腔检查还能检测其他口腔问题,如牙周疾病等,及早治疗,从而进一步降低牙结石形成的風險。
李大妈的教训:不良饮食习惯的后果
李大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平时特别爱吃甜食和油腻食物,每天都要吃几块糖果或巧克力,还喜欢喝甜饮料。由于工作忙,她经常忘记刷牙,有时候甚至几天都不刷一次。久而久之,她的口腔卫生状况日益恶化,最终形成了严重的牙结石。
“我以前总觉得牙结石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想到竟然会导致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通过洗牙和牙周治疗来缓解症状。”李大妈感慨道。
专家建议,预防牙结石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尤其是要减少高糖食品的摄入。此外,定期洗牙和口腔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一起关注口腔健康,远离牙结石的困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