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江水质优良率超96%,海南河长制守护母亲河
南渡江水质优良率超96%,海南河长制守护母亲河
近日,省政协主席李荣灿在南渡江海口段开展巡河,强调要全面落实河长制责任,把南渡江打造成造福人民的生态河、幸福河。这一行动再次彰显了海南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也为南渡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南渡江是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全长334公里,流域面积达7176.5平方公里,拥有19条支流。作为海南的母亲河,南渡江不仅滋养了两岸的土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淡水资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渡江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为了守护这条母亲河,海南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首先,全面落实河长制责任,建立健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作共管机制。各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工作,检查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四乱”问题整治等情况,确保南渡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海南加大了对南渡江流域的湿地保护力度。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南渡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通过持续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湿地公园已成为众多动植物的安居之所,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生态的好去处。
龙塘大坝改造工程是南渡江生态保护的又一重要成果。作为南渡江下游第一坝,龙塘大坝承担着海口市区60%的饮用水供应任务。改造后的龙塘大坝不仅提升了防洪能力,还改善了供水条件,确保了区域内的用水安全。此外,工程还兼顾灌溉、生态补水、发电和旅游等功能,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海南持续推进“六水共治”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24年1-11月,海南193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6.9%,同比上升1.0%;104个城镇内河(湖)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6.2%,同比上升2.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海南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南渡江的生态保护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以龙塘镇为例,随着龙塘大坝的改造和周边环境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旅游收入,还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正如龙富村村民周运经所说:“改造之后,这里看起来更震撼了。相信等全部完工之后,来的游客会越来越多,也许我们还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呢。”
展望未来,南渡江的生态保护之路仍需持续发力。海南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让南渡江真正成为一条生态河、幸福河。这不仅是为了保护一条河流,更是为了守护海南的绿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