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江:大型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验收,村民自发护鸟成佳话
南渡江:大型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验收,村民自发护鸟成佳话
南渡江,这条全长334公里的海南岛最长河流,自琼中县五指山山脉奔流而下,穿越澄迈、屯昌等市县,最终在海口市美兰区汇入琼州海峡。作为海南岛第三大河流,南渡江不仅滋养着两岸的土地,还孕育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被誉为“海南的母亲河”。
近年来,随着南渡江水系廊道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推进,这条母亲河正焕发出新的生机。2025年1月,由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总承包的松涛围堰工程分部工程成功通过验收,为南渡江的生态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该工程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堰顶高程达191.36米,宽8米,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在2024年施工期间,围堰经受住了海南建国以来最大台风“摩羯”及后续“潭美”台风带来的强降雨考验,保障了基坑内的工程施工安全。
南渡江的生态保护不仅体现在大型水利工程上,更融入了沿岸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在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遥逍村,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正在上演。每年3月至10月,成千上万只鹭鸟选择在这里栖息,包括大白鹭、小白鹭、池鹭、牛背鹭等多个品种。为了保护这些“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村民们自发成立了护鸟队,15名队员分3个班次轮流巡逻,每天记录鹭鸟的归巢时间,确保它们的安全。
“每天听不到鸟叫声,心里就会不安。”这是遥逍村村民冯义祥常挂在嘴边的话。在遥逍村,爱鸟护鸟的意识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个村民的心中。村口“爱鸟之乡”的大字格外醒目,路过的村民都会热情地为游客指路,分享村里鸟儿的故事。这种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模式,不仅让鹭鸟数量从几年前的几百只增长到现在的成千上万,也让遥逍村因观鸟活动而声名远播。
2019年,7只珍稀的白鹈鹕首次造访遥逍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这一自然现象不仅为村庄带来了人气,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如今,遥逍村正积极发展观鸟经济,通过开展研学活动、打造垂钓和采摘项目、开设农家乐等方式,逐步拓展农旅融合空间,推动乡村振兴。
南渡江的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沿岸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随着龙塘大坝改造工程的稳步推进,这条母亲河必将继续发挥其供水、灌溉、防洪等重要作用,同时为海南岛的生态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南渡江,这条海南岛的自然守护神,正以更加健康的姿态,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