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人的“致仕”生活:七十岁退休的秘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28: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人的“致仕”生活:七十岁退休的秘密

在中国古代,官员退休被称为“致仕”。这一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周代,但直到秦汉时期才逐渐完善。《礼记·王制》记载:“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这表明在先秦时期,七十岁已成为官员退休的标准年龄。

01

致仕制度的演变

唐代是致仕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律明确规定,官员年满七十岁应退休,这成为后世遵循的典范。例如,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宋璟,在年满七十岁时主动上表请求致仕,展现了这一制度的严格执行。然而,唐代也有例外,如杜佑、裴度等元老重臣因政绩卓著而被留任,甚至有贺知章八十六岁才退休的特例。

宋代沿袭了唐代的致仕制度,但出现了官员恋栈的现象。宋朝廷为此制定了严格的退休规定,如宋仁宗时期规定,年满七十的官员若不主动请退,将被取消子弟官职和本人全俸。南宋时期,更是明确规定七十岁以上的官员不再参与考核。

明代的退休年龄在六十至七十岁之间摇摆不定。明太祖朱元璋曾将致仕年龄提前至六十岁,但后来又恢复至七十岁。明代还出现了因声望而破格留任的情况,如国子监祭酒宋讷近八十岁才退休。

清代的致仕制度更加注重考核。官员的退休不仅取决于年龄,还需通过中央和地方的定期考核。雍正年间,规定“凡年老而能办事者,勿入八法”,即能力出众者可延迟退休。

02

七十岁退休的深意

七十岁作为退休年龄,与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密切相关。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能活到七十岁已属不易,因此这一年龄成为官员退休的合理选择。

03

致仕官员的生活状态

致仕官员的待遇因朝代和官阶而异。以汉代为例,俸禄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可领取原俸三分之一作为退休金。高级官员退休后还能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如参与朝会等。然而,一般官员的待遇则相对较低,有的甚至需要皇帝特批才能退休。

相比之下,普通百姓的养老则主要依靠家庭和社会保障。汉代的《王杖诏令册》规定,七十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相当于六百石俸禄的补助,并赐予鸠杖以示尊贵。明清时期,政府设立养济院收养孤老,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孝道文化。

04

致仕制度的文化意义

致仕制度不仅是一种官员退休制度,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的孝道文化。它为年长官员提供了安享晚年的机会,同时也为年轻人创造了晋升的空间,促进了官僚体系的新陈代谢。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体现了古代社会治理的智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