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开学季,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42: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开学季,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2024年秋季学期的到来,家长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包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自我认知等方面。家长可以通过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尊重孩子的意见、增加亲子互动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抗挫能力。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01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

近年来,在生理性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风险日益突出,且呈现出低龄化发展趋势。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近20%的10~19岁青少年存在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中国,约有3000万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曾经或正在受到各种情绪问题的困扰。不良心理健康状态不仅会诱发青少年“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对生命价值无感受”等“四无”表现,制约个体成长,更可能对家庭团结、校园安全、社会稳定等多领域发展造成潜藏性的长期影响。

02

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

暑假即将结束,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记者在采访中频繁听到家长们的无奈之声:孩子的生活起居变得特别不规律,户外体育活动减少,电子游戏时间激增,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以上状态成为一些孩子暑期的常态,这不仅让家长担忧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充满了忧虑。在暑假的最后阶段,既要帮助孩子回归健康的生活模式,又要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和开学准备工作。

深圳市儿童医院心理治疗师陈俏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孩子出现上述问题时,可能是由人们常说的开学综合征导致的。开学综合征其实不是医学诊断的病症名称,而是指假期结束、开学初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异常表现,属于适应性问题。部分低年级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不愿上学,到了学校附近就说头痛、肚子痛,去医院却查不出任何器质性问题。初高中的孩子则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遇事急躁、社交回避等情绪和行为问题。

陈俏如表示,通常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是由于害怕未知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如孩子可能恐惧作业无法完成、害怕老师与家长的负面评价、担心因考试成绩受到指责、焦虑社交关系是否能维系。当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时,家长不用过度紧张,多数孩子经过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自主调节,一两周后症状会逐渐缓解消失,不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大的危害。

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把生物钟调整为适应学校生活的状态。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充分补给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适度减少零食、速食等加工食品的摄入,多吃应季的原型食物。

学会情绪管理

开学初期,面对环境的转换、学习节奏的加快以及人际关系的重新构建,学生们可能会经历一系列心理变化,如兴奋、紧张、孤独感或压力感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重要的是要学会识别和接纳这些情绪,认识到它们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念冥想:通过冥想练习,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减少杂念,缓解焦虑。

情绪日记:记录每日的情绪变化及触发因素,帮助自己更清晰地了解情绪来源,从而有效管理。

积极自我对话:用正面、鼓励的语言与自己对话,提升自信心和乐观态度。

合理规划学业

合理规划: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将大任务分解为小步骤,避免拖延。

高效学习:采用番茄工作法等时间管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适时休息: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身体和心理的活力。

加强亲子沟通

要耐心询问并积极倾听孩子诉说的困难和痛苦,给予孩子真诚的关心和理解,相信孩子在多数时候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协助他寻找解决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能够从家庭获得情感支持,当其遇到困难时,能够勇于向家人、老师、朋友、心理专业人士寻求帮助。要减少给予“收收心”“紧紧弦”这样的警告,避免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03

成功案例分享

再过半年孩子就要步入小学了,都说小学跟幼儿园完全不一样,拼音、识字、数学、英语、幼小衔接…各项任务接踵而至,说不焦虑肯定是骗人的。刚好机缘巧合看到了这本书,书里包含了东北育才学校一线老师给家长们的43条妙招,招招击痛点,句句戳人心,看完平复了我的焦虑。

不能把压力全都一股脑儿压给孩子,我们家长要做的是带着孩子一起成长。首先我们得是优秀的自己,然后才是妈妈。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甩掉虚荣心,把目光放长远一些,选择真正适合孩子的,而不是看起来有面子的,一步一步来。

04

专业建议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特别地,家庭环境与学业压力或将成为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一项基于全国的社会调查显示(见图2),升学压力大是导致青少年较高焦虑和抑郁水平的最常见因素(54.66%),其次为较高的父母期待(43.55%)和考试评比(39.97%)。此外,近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可能受到教师言行、人际交往、成长困惑等因素的影响而滋生焦虑与抑郁情绪。因此,防范消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场景、多主体的合作努力。

05

呼吁与展望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加快保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成为社会共识。为把握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特征,形成可操作化的行动方案,中国警察网与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委会联合发布《“开学季”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预警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呈现出表现形式多样化、隐匿性强;影响因素多元化,防控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但专业工作机制仍不健全等三大特征,并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心理筛查与预警、拓展“家校医社”联动干预转介网络等角度提出防控建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