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建岛:高温高湿中建成绿色堡垒,守护战略要地70年
南海中建岛:高温高湿中建成绿色堡垒,守护战略要地70年
中建岛,这座位于南海西沙群岛最南端的小岛,面积仅有1.2平方公里,却承载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距离越南仅25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然而,这座小岛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高温、高湿、台风频发,给驻岛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
中建岛是一座典型的珊瑚礁岛屿,主要由珊瑚和贝壳残骸堆积形成。岛上植被稀少,看起来就像是一座矗立在海上的“戈壁”。这里靠近赤道,天气炎热,年平均气温超过31℃,夏季午间的最高气温甚至能达到60℃。高温、高湿的环境,加上频繁的台风袭击,使得中建岛成为了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岛上低潮时仅高出海面3米左右,涨潮时大部分面积会被海水淹没,只有一小块陆地露出水面,高出海面仅一米左右。这样的地理特征,加上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中建岛的开发和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艰苦卓绝的开发历程
尽管自然环境恶劣,但我国从未放弃对中建岛的开发和建设。自1946年成功收复中建岛以来,几代驻岛人员克服重重困难,逐步改善了岛上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1978年,岛上第一座守备楼建成,结束了驻岛士兵只能住在废旧商船上的历史。1982年,士兵们成功种下了第一棵椰子树,开启了中建岛的绿化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的中建岛已经种植了7000多棵树,涵盖了59种不同的树种,彻底改变了昔日“不毛之地”的面貌。
2023年,岛上建成了一条610米长、14米宽的机场跑道,极大地提升了岛屿的交通能力。同时,驻岛人员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现代化的空调房、自给自足的蔬菜种植园和养殖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战略意义重大
中建岛的战略地位不容小觑。它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的中间位置,是连接两者的必经之路。同时,中建岛周边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等能源储备。据估计,这里的石油储量约200亿吨,天然气储量达40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总量的12%。
此外,中建岛还是我国渔民出海捕鱼的重要歇息点,被誉为“半路站”。海域中的渔业资源十分丰富,鱼类、海藻等水产资源不仅为沿海渔民提供了生计,也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特别是海藻的年产量非常惊人,足以满足全球数十亿人的需求。
未来展望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建设,中建岛已经从一座荒芜的珊瑚礁岛屿,变成了设施完善的战略前哨。未来,中建岛将继续发挥其在南海防御中的重要作用,为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建岛的旅游潜力也逐渐显现。曾经荒凉的白沙岛屿,如今已经变成了绿树成荫的美丽小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岛上的阳光、沙滩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旅游者们向往的目的地。